高成山導師,作為在電視領域工作了數十年的權威專家,一直都在為國家的電視技術而努力研究。
這年頭電腦和互聯網還沒有興起的時代裏,電視媒體可以說掌握了人們絕大多數的信息和娛樂渠道。
咱們國家也是有著不少電視機廠,製造出來的電視機以物美價廉的優勢也曾在海外有過不少的市場。
不過技術層麵終究受製於人,每年的天價專利費,還有各種原材料的受限製等問題,造成了國內的電視領域一直在受到海外國家的卡脖子,曾經繁盛一時到現在蕭條疲軟的電視行業是個最好的例子。
原本研製出國內第一台彩色電視機的江漢市電視機廠,從原本的出口東洲十六國到現在隻能淪落到隻能給和島貼牌代加工。
這些都被高成山看在眼裏、急在心裏,一心想要為國家研究出屬於自己的電視技術,但是奈何一直沒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這次他已經研究了整整三年,一種數字媒體壓縮存儲技術,一旦能夠成功的話,必將會徹底的改變整個電視行業的格局!
但就是那最後的一步,卡了他整整三年,眼看著勝利在望,卻又遙不可及始終無法完成!
但是現在……他看到了什麼?
在自己的學生林文這裏,竟然發現了一份手稿,手稿上繪製的設計圖紙,雖然隻是一部分,但是毫無疑問就是自己日日夜夜冥思苦想的數字存儲壓縮技術!而且看這個模樣,竟然不僅僅是理論,已經到了實際應用的層麵!
該死的,是誰?到底是誰?
竟然這麼的解決了自己的頭號難題?
林文?不可能!
高成山首先否定了林文的可能性,雖然這份手稿是從林文這裏得來的,但是他了解自己的這個學生。
雖然年少天才,專業知識水平也非常的紮實穩當,但是卻缺少一部分的靈性,以後當個技術人員有餘,研發人員卻不足。
他根本沒有這個本事搞出來這份手稿!
再說了,這手稿上的筆跡顯然也不是林文的,這種成熟凝練的手筆,特別是其中涉及的電路圖構造,那些筆直線路絕對是單純憑著手繪一氣嗬成的,而不是那些學生們一樣靠著尺子慢慢比劃出來的!
製作出這份手稿的人,絕對是一個經驗豐富、性格穩重的老專家!
高成山頓時下了這麼一個定義。
不論是繪圖的風格,還是這種需要大量知識儲備和實踐經驗才能會指出來的手稿內容,都在證明著高成山的判斷!
說不定對方也是一個和自己一樣,默默研究奉獻的老學究呢?
高成山暗暗的想著,可是咱們國家這塊領域上能叫得上號的專家學者,我都能認識啊?這份筆跡,看著誰也不像啊?
高成山的眉頭緊緊皺起,到底是誰呢?
到底是誰,直接的研究出了自己苦心鑽研許久的數字壓縮存儲技術?
如果王羽能在這裏,一定會非常無奈的一攤手,一方麵他並不是高成山想象中皓首窮經的老學究,另外一方麵,這不過就是一個VCD的刻錄功能而已,被這位老先生搞出來這麼長的一連串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