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依不舍地告別楊七七,胤禵尋了戶蒙古人家借宿了一晚,養精蓄銳後便馬不停蹄地趕回了京城。
康熙一行人於草原上又呆了一個月,和蘇完瓜爾佳王爺商談好所有政治事宜,還為楊七七舉辦了一場隆重而盛大的“認女”儀式,便也全體打道回府。
接下來的半年,整個皇宮表麵上看起來一派祥和,實則暗流湧動。
太子被禁足,其一黨勢力大為削弱,胤礽不甘於此,私下密詔近臣,滿朝拉攏人心。
三阿哥胤祉城府深不可測,從未向外界透露出任何奪嫡之心,言行舉止素來向著太子,在所有人都對毓慶宮避之不及時,唯有他坦蕩來往,左右逢源於太子與皇上之間,狠狠收獲了一波好感。
胤禛已將年羹堯及其他肱股之臣暗自收入麾下,如今實力不容小覷。
可表麵上他仍是一副不爭不搶、處處為太子著想的忠臣恭弟。
盡管幾次拜訪毓慶宮遭拒,卻常常在皇上詢問時為太子的猜忌任性打圓場,讓看重親情的康熙甚是欣慰。
經曆了第二次塞外行圍的一係列事件,胤禩終於看透了皇上的偏愛和決心,深知自己早已被排除在儲君名單之外,再怎麼努力也是徒勞無功。
於是,閉門三天三夜深思熟慮後,他做出了這輩子最艱難的一個決定——放棄爭儲,扶十四上位。
胤禟胤䄉向來為胤禩馬首是瞻,雖覺得惋惜,卻也表示理解,轉而開始為胤禵謀劃。
楊七七知道這一事後,心裏鬆了口氣的同時,又擔心老九老十這兩個豬隊友會扯十四的後腿。
為了不讓皇上對八爺的厭惡轉移到十四身上,楊七七傳信提醒胤禵:
“以靜製動,稍安勿躁。”
胤禵明白其中深意,費了好些唇舌才勸服胤禩三人暫時不搞任何小動作,隻須警惕敵方使詐即可。
而他想獲得皇阿瑪的賞識和喜歡,則要另辟蹊徑。
因為“兄友弟恭”的人設早就被老三老四占據,雖說他在八哥被貶時給皇阿瑪留下了“有情有義”的印象,但絕不是博取好感的長久之計。
與其他皇子相比,他最大的優勢,便是一身高強的武藝了。
巧的是,十一月底,邊境就傳來了叛軍作亂的消息。
正當康熙猶豫派何人前往平亂之際,胤禵主動請纓,開始了他的第一次出征,也為後來無數次聲名顯赫的勝仗奠定了牢固的基礎。
兩月後,胤禵凱旋回京,受到了康熙隆重的嘉獎,還欲賜他一個願望。
胤禵本想了結已經推遲一個多月的心願,求皇上將楊七七賜婚給自己。
可此一時彼一時,有蒙古親王做後盾的楊七七早已不是當初的“馬爾泰若曦”,不管是誰此刻求娶,都會被冠上“動機不純”的帽子。
胤禵不想楊七七懷疑自己的真心,楊七七也不希望胤禵遭康熙猜忌。
就這樣,互相考慮的兩人達成了一致,暫時推遲了他們的未來,以事業為重。
而那個願望,也被康熙應允他日再許。
又過了一個多月,十四福晉染病而歿,十四貝子府隻剩胤禵一個孤家寡人。
康熙心疼十四子孤苦無依,便宣了禮部覲見,想為胤禵重新娶妻。
胤禵心有所屬,自是無意成親,便用康熙允諾的願望,委婉拒絕了安排。
(PS:我查了一下,十四曆史上很早就生孩子了,但是在步步驚心裏我完全沒看到過,所以就默認他一個福晉、沒有孩子哈,不喜勿噴(╥_╥))
…………
不久,太子解除禁足。
就在太子一黨慶幸雨過天晴的時候,萬萬沒想到,他卻在解禁後不到一個月,又徹底觸怒了皇上。
這天,胤礽獨自一人於養心殿覲見。
康熙端坐在龍椅上,好心情地品嚐著新調製的碧螺春花茶。
李德全和王喜躬身立於一旁,楊七七則舉著托盤為胤礽奉茶。
少女素手纖纖,窈窕動人地將茶杯斟滿。
姣好的容顏始終掛著得體的微笑,越發顯得清麗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