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連榮譽集團內部的人都想不明白為何高層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去投資這些看似沒有啥聯係有些更是相當離譜的企業和個人。
更別說外界的旁觀者了。
一時之間,榮譽集團對外界公布的投資名單,掀起了許多波瀾。
許多專業人士紛紛尋找名單上的這些公司和個人,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在哪裏。
卻發現這些名單成員,基本上沒有什麼統一的共同點,各自有各自的特色,各自有各自的特征,很難找出一個統一化的標準去規範他們。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發酵之後,如此發現令許多人感到更加疑惑。
但這並不影響名單上的這些成員,受到了資本市場的追捧。
“榮譽集團做的這麼大這麼強,近些年來他們投資的行業都做的風生水起,已經很徹底的證明了他們的實力。”
“既然我有投資的需求,那我為什麼不幹脆跟著榮譽集團一起去投資呢?這樣就算多少還是有些翻車的可能性,至少也要比自己去投資來的要穩妥不少啊!”
抱著這樣心態的投資者,其實不在少數,國內尤其多。
短短時間裏,有關個人或者企業電話直接就被打爆了,太多的人想要投資,他們甚至根本就接洽不過來。
更離譜的還在後麵,隨著越來越多的投資者想要投資這些個人或者企業,他們之間竟然產生了內卷現象。
一個個的,開出的條件越來越好,需求的回報越來越低,最後卷出來的合同,內容簡直就像是在白送錢似的,令其他的旁觀者瞠目結舌。
鄭虎收到有關消息後,倒不怎麼意外,像這樣的事情在二十一世紀都相當頻繁出現,更何況是八十年代?
投資者們都不是蠢貨,他們當然很清楚這樣做有很大的弊端,跟著大企業去投資也不是沒有翻車的可能性。
可他們更清楚,如果是以自己的本事去進行投資的話,翻車的可能性更大,虧得血本無歸的可能性更是相當大!
所以兩相對比之下,投資者們彼此間沒有任何商量,但都在一段時間的思考後,做出了同樣的選擇。
那就是追捧榮譽集團投資對象,挑選其中的幾個進行投資,這樣自己就算是運氣不好,賺不到多少錢,至少也不會把本金都給虧進去。
——他們總不會倒黴到,投資的所有企業或者個人全部都倒閉了吧?要知道這些投資名單上的名字可都是榮譽集團決定投資的優質對象!
正是出於這種心態,大量投資者選擇跟風,對個別企業進行超額投資,也算是理所當然。
“不過幾個點得到超額投資,必然會導致其他區域、其他行業得到的投資量迅速減少。”
“八十年代,國內資金池就這麼大,哪個行業多拿一些,另外的行業就要少吃一些。”
“這可不是一件好事。”
鄭虎事先根本就沒有考慮過這方麵的問題,如今投資名單公開,引起全網轟動還有全國投資者的跟風投資,多少讓他感覺有些頭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