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是依靠個別集團內部的經費提供就能支撐起來的,這一點即便是在榮譽集團同樣通用。
柳傳誌無疑是幸運的,在自己嘔心瀝血創造出的產品市場成績滑鐵盧之際,碰到許多企業看到平板電腦其中的潛力。
由此有希望能將諸多企業的訂單拿下,以此來獲得經濟支撐,將平板電腦發展下去。
而更多的行業無疑是不幸的,尤其是掃地機器人行業,自從榮譽集團出品過一代大白,到現在都沒有靠譜的新型號高端掃地機器人出現。
到底要不要將這件產品做下去?成為一個榮譽集團必須要麵對的問題。
繼續開發大白掃地機器人係列,很可能會有些得不償失,獲得的毛利潤根本就無法覆蓋成本,最後反而導致明明每台機器人的成本還行,利潤不錯卻虧本。
榮譽集團,終究是一家商業集團,需要自己負責自己的盈虧。
便民惠民的產品暫且不提,像這種可有可無,現階段更多隻是單純用來彰顯技術實力的產品,終究是需要通過盈虧方麵的考核,才能生存下去。
相關部門的同事們就此問題,連續開了好幾次會議,各自在會議上爭論不休。
有人認為:“在未來掃地機器人是大勢所趨,隨著成本降低,掃地機器人將會走進千家萬戶。”
“所以我們不能通過短期的收益,評判這麼一款產品,我們要從十年二十年的角度來看待這整個行業。”
“毋庸置疑,如果我們持之以恒的,在這行業裏深耕二十年,等到未來掃地機器人成為家家戶戶必備的產品,我們將會成為這個行業的龍頭——甚至是唯一的壟斷者。”
“現在付出的成本,到時候我都能換來百倍的利潤。”
這無可厚非,也是相當理所當然的想法。
實際上榮譽集團許多類似掃地機器人,本身並不怎麼賺錢的小項目,都是出於類似的思路他們才能活下來。
否則如果按照短期收益作為唯一的評判標準,其實榮譽集團內部許多小項目,都是不過關的。
但掃地機器人終究是有些不太一樣,每一台掃地機器人的背後都牽扯到極為複雜的科技,若榮譽集團想要自己一家獨大,需要付出的成本實在是太多太多。
所以在集團內部,還有另一種聲音存在:“說的是很好聽,但這終究是想象吧?”
“掃地機器人,在各種科幻電影中,確實是滿大街都存在的東西,幾乎每個未來的家庭,都會配備一台掃地機器人,用於解決一部分家務問題。”
“我也相信在未來,類似的場景肯定會實現,這是經濟條件、科技水平共同決定的必然。”
“可我們想等到這一天到來,需要多久?你們說十年二十年,這真的現實嗎?”
現階段人均工資水平,僅僅隻有三位數。
能夠擁有接近四位數或者四位數的收入,已經算是超越了全國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家庭。
麵對如此窘迫的國內市場,價格動輒千元的掃地機器人,真的能夠在二十年之內,將價格降低到絕大多數家庭能夠承受的範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