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皮金榮愛銀子愛女人
在舊上海,提起黃金榮誰人不知誰人不曉?這是個跺一腳舊上海就顫幾顫的狠角色,聲名赫赫的流氓大亨,江湖人稱“麻皮金榮”。這樣的人,少不得有一些風流豔事。
黃金榮一生有過多少女人,隻有黃金榮自己清楚了,而有跡可循的是,黃金榮一生離過兩次婚:一次是和江湖人稱“桂生姐”的林桂生,一次是和曾享譽黃浦灘的京劇名伶露蘭春。
這兩個女人,後來黃金榮提起她們,不無感慨地對杜月笙說:“我這一生,就走錯了這步棋。我黃金榮起家在女人身上,沒想到敗家也在女人身上。”
此話怎講?
先從“黃金榮起家”說起吧。
黃金榮祖籍浙江餘姚,1868年生於蘇州,6歲那年隨父親來到上海。那個時候的上海,可謂東方樂園,十裏洋場,風雲變幻,最好的機遇與最大的風險並存,所有不甘平凡的人,所有的冒險家,都熱血沸騰地奔往上海灘,展露拳腳,施展能量,以求實現飛黃騰達的理想。
黃家所居住的張家弄,有不少鄰居都是當過清朝武官或捕快衙役的,更有許多一直混不出頭卻也無惡不作的地痞流氓,黃金榮自幼和這些人接觸,耳聞目睹,學了不少混江湖的手段。有些人就是這樣,你讓他讀書,他讀不進去,但人情廝混的事兒,不用教,他看看就精通了。張家弄的生活經曆,為黃金榮後來在法租界巡捕房起家發跡,埋下了伏筆。
14歲那年,黃父因病去世,留下妻子鄒氏和四個子女在這苦難人間。先前黃金榮怎麼樣都不肯好好讀書,到了父親去世,他想好好讀書也沒有機會了,因為他的母親鄒氏隻靠幫人家洗衣服勉強維持生活,衣食都還顧不齊全,哪有閑錢供他讀書?
鄒氏把黃金榮送到附近的廟宇,幫廟裏的和尚做些零碎事情,混口飯吃。因為在廟裏討生活,所以人們又給黃金榮取了個綽號:和尚。
禍不單行,那兩年,上海流行一種傳染病,黃金榮也染了病。後來,雖然僥幸活了下來,臉上卻生出麻皮,這也是“麻皮金榮”綽號的由來。
在廟裏幫和尚幹雜活,也僅能勉強維持黃金榮一人的溫飽,顧不上幫襯家庭,於是鄒氏又托人把黃金榮送到城隍廟一家裱畫店當學徒。在裱畫店,黃金榮做了三年的學徒,每月隻拿月規錢四十個銅板。滿師後,黃金榮又站了兩年櫃台,所得仍是不多。沒有錢賺,黃金榮又實在吃不了站櫃台的苦,索性也就不幹了。接下來做什麼呢?什麼都不做,隻在法租界和一群地痞流氓鬼混,成為上海灘的一個小混混。
1890年,為了加強法租界內的治安,當時的法國駐滬總領事決定招募一些華人巡捕。當時,黃金榮22歲,這個小混混索性去碰碰運氣,看看天老爺給不給他出人頭地的機會。憑著身體強壯的優勢,巡捕房看中了黃金榮,將他錄用,從此成為法租界巡捕房的三等華捕。
這一下子,黃金榮威風了,天天跟在法國巡捕的屁股後麵,四處征收“地皮捐”、“房屋捐”等各種名目的苛捐雜稅。工作格外賣力的黃金榮,很受上司的賞識,於是又被提升為巡捕房的便衣警察,俗稱“包打聽”。受提拔後的黃金榮,被派差到十六鋪一帶活動。
早些年裏,黃金榮結識了不少地痞流氓,當了“包打聽”後,為了管理十六鋪碼頭的治安和破獲盜竊案件,他進一步有意識地和那些地痞流氓廝混,用“黑吃黑”、“一物降一物”等手法,借助那些流氓獲取各類情報,倒也破了不少的案子。
由於不斷立功,法國東正全權大臣授予黃金榮一枚頭等金質獎章,法國巡捕房還破例提升他為警務處唯一的一個華人督察長,委派了8名安南巡捕給他當保鏢。再加上他本來就是一個很懂得製造聲勢包裝自己的人,三兩番折騰,他的聲名和身價高了起來,逐漸成為上海聞人。
雖說黃金榮一直都和各色地痞流氓來往殷勤,但一開始他並沒有加入當時有名的黑幫幫派,直到自己的勢力壯大之後,為了之後更好的發展,他才拜了當時青幫“大”字輩張仁奎為師,列“通”字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