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張作霖:欲望總是以愛之名(1)(1 / 3)

開頭好看結局失語的趙氏

張作霖一生結了四次婚,娶了六房夫人。

多嗎?人們常說的“妻妾成群”就是這個樣子吧。在舊中國,有幾個顯赫人物不是妻妾成群?

結四次婚,依著常理,應是四位夫人才對,怎就六位呢?是這樣,張作霖在同一天迎娶了三夫人和四夫人,後來的六夫人沒有舉辦婚禮,其他三位夫人各有一次婚禮。

其間故事,且從頭說起,一一道來。

張作霖幼年家貧,父親去世又早,為了生計,他16歲便開始外出掙錢養家,賣過包子,做過木匠,學過醫馬,還當過貨郎,肩挑貨箱走村串巷。張作霖的原配趙氏,就是他搖著撥浪鼓走村串巷時搖來的。

那個時候,小貨郎張作霖常常來往於老家海城縣小窪村和黑山縣趙家廟一帶,趙家廟有個富戶叫趙占元,趙家一男四女。張作霖一進趙家廟,搖響撥浪鼓,趙家四個姑娘就會跑出來,買些針頭線腦胭脂香粉一類的東西。一來二往,他們熟識了。尤其是趙家二姑娘,看張作霖的眼神總和別的姑娘有所不同。

每當張作霖來村裏賣貨,趙家二姑娘買或不買都會默默地走上前來,默默地望著張作霖。有時候,張作霖在村子裏轉悠半天,撥浪鼓都搖得乏了,卻無人來買,隻要張作霖的買賣無人光顧,趙二姑娘就會多多少少買些東西,哪怕那些東西她其實用不著。她隻是不想讓張作霖失望沮喪,空空而歸。

做生意的最善於察言觀色,張作霖怎會看不出趙二姑娘的心思?這個過慣了流浪生活的少年,對來自異性的關懷極為敏感,趙二姑娘有情,他也有意,二人很快就墜入了情網。

趙二姑娘和張作霖相愛的事,趙家知道了,除了父親趙占元,沒有一個人不反對。趙二姑娘的母親勸說女兒:“趁早和那個窮小子斷了來往!嫁人是要過日子的,他房無一間,地無一壟,你嫁給他?有你罪受的!”趙二姑娘的舅舅更是惱怒:“要是再有來往,就打死那小子!”這趙家舅舅也是個霸道角色,他尋到張作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腳踹翻張作霖的貨擔子,將那些針啊線啊頭花啊什麼的,好一通亂踹。

趙家人的態度,在張作霖預料之中。趙家是有錢人家,他一個窮貨郎哪裏配得起人家姑娘呢?收拾了貨擔子,張作霖離開趙家廟,從此幾乎不再去往那兒。若相見,彼此痛苦,不如不見,就此作罷,就此忘記。

又過不久,一個意外的機會,張作霖入伍當了兵。在那年月,窮人家的孩子參軍入伍,也算得是混飯吃的一個好門路。再則,男兒郎血氣方剛之時,哪個不想保家衛國奮勇殺敵?與其窩窩囊囊活一生,不如轟轟烈烈幹一場,死了幹脆利落,倘能活下來就可以有個好前程。

張作霖在軍中表現不錯,屢屢立功,很快就由一名普通小兵升為哨長。這時的張作霖早已不是當年那個不起眼的小貨郎了,他決定回家結婚,當然是娶趙二姑娘為妻。他一直都不能徹底忘記趙二姑娘,她就像一枚釘子楔進他心底,就算拔得出來,那楔孔也沒什麼可以填充。於此時的他來說,趙二姑娘是生命中不可或缺不可取代的。他要回鄉娶她。

雖稱不得衣錦還鄉,但張作霖打過仗立過功的經曆很是教家鄉人刮目相看。好事的人最愛圍在張作霖身邊,請他講打仗的故事。張作霖在戰場上本就表現非凡,再將過往略作誇張渲染,聽的人更敬佩他了。所到之處,讚聲一片。

張作霖隻想聽到趙二姑娘的母親的稱讚。有一天,他去趙家廟,假裝串門,寒暄過後,他裝著不經意地拿出在部隊裏贏得的功牌和哨長劄委給趙家母親看。這一看,不得了,趙家母親馬上就改變了待張作霖的態度。

沒錯,不少的人最精通的本領就是趨炎附勢。

張作霖見時機成熟,趕緊趁熱打鐵,托人向趙家提親。找誰呢?趙家廟頗有威望的木匠高老惠,張作霖做木匠時就認識他,交情頗厚。有趙家廟的能人出麵,趙家母親又已改變對張作霖的看法,而趙家父親是從一開始就不持反對意見的,這當口,他更不反對。選定黃道吉日,張作霖娶了趙家二姑娘,並入贅趙家。

這一年,張作霖21歲,趙氏也是。

婚後,張作霖和趙氏的感情一直不錯,畢竟二人的婚姻基於兩情相悅。在張作霖早年草莽生涯中,趙氏一直伴隨左右,從張作霖在趙家廟辦保險隊開始,她就隨著張作霖過起了顛沛流離的生活。這個男人是她自己選擇的,結婚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嫁人就等於嫁給一種生活,這些道理她懂,她不後悔她所選擇的。

那時的張作霖尚處於“馬上打天下”的艱苦歲月,而趙氏是他的糟糠之妻。在生活上,以及其他諸方麵,趙氏如天下所有賢妻那樣,對丈夫盡力盡到一個妻子的義務和責任。他每次回家,總有熱乎乎的毛巾和可口的飯菜等著他。他脾氣暴躁,每有不順心的事,張口便罵。有幾人肯承受他如此的粗魯?為此,他和部下或朋友常常鬧得很僵。趙氏出場了,她從中調和、勸解,請求對方諒解並寬容張作霖的“熊脾氣”。張作霖的結義兄弟或部下,都很敬重趙氏,張作霖的心腹將領張作相就常說:“大帥能成就大業,多虧了我那老嫂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