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平凡女孩(2 / 3)

……

……

時間過的飛快,70年代眨眼過去,83年的秋天如期來到。當初還是嬰兒的主角,如今到了上學的時候。

莊琴,今年7歲,家住長河鎮吉雲街。由於外婆的堅持(外婆認為小女孩就該留長發),她除了剪過胎發,就一直是留著一頭長發(在這裏為什麼作者隻用長發,而不加筆墨,描繪成飄逸的秀發,如黑綢緞般的美發,更或是‘秀發,美哉!’呢?!首先,我們的小主角還是個7歲的小女孩,還不到那個用秀發來稱呼的境界;其次,中國人對秀發的定義無非是烏黑油亮,但莊琴雖留得一頭長發,卻有些泛黃,真正應了那句‘黃毛丫頭’),頭梳一條馬尾或是兩個羊角辮。小丫頭還沒有長開,一張鵝蛋臉,高額頭,眉毛稀疏(剃胎發時忘了一起剃)但睫毛密而長,眼睛大小適中黑白分明,不是塌鼻子但也不挺,小嘴但嘴唇有些薄,唯有皮膚較一般的小孩兒白嫩,身高110cm左右。總體而言,“平凡”兩字即可概括。

父親莊國民,是“寧海市成衣廠”的一名樣板師;母親周黎娟,是“Z省第一織造廠”的一名織造工人。這樣的家庭在長河鎮,就如同大白菜、蘿卜般隨處可見。

9月,莊琴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小學生,就讀於長河鎮第二小學。承載了父母殷切的希望,莊琴開始了她艱苦的十年寒窗生活。在今後的日子中,她總是回憶起外婆對她說的話,“一個人自出生,最幸福的生活隻有8年(虛歲),從此之後,便都是煩惱……”。就這樣,到了上學的年齡,莊琴的煩惱生活從此開始。

……

……

11月,天氣開始轉涼,冬天的腳步漸進,隻差幾天,便是立冬了。路邊的野草,葉片變得焦黃,風吹過,不時的掉落一片枯葉,是梧桐樹那巴掌大的葉子。花草對於季節的變換要敏感得多,最先報春的,是那白霜下冒尖兒的小嫩芽;初夏,滿樹青果;秋天色彩多變的樹葉;嚴冬,老樹枯藤。

正是秋高氣爽,風起,帶走一絲秋天午後的燥熱。

可是當時的時代背景,確實沒有人會為幾根野草的枯黃,駐足感歎。當晚霞再次籠罩長河鎮,工廠高高的鐵閘門被看門大叔推開,工人們神色匆匆,大部分是著急趕回家為孩子做飯的。

有時間注意季節變化的,隻有無憂無慮的孩子們。

80年代的中國,在以鄧老同誌為代表的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帶領下,高舉“科教興國”的旗幟,邁開中國巨人的步伐。自特殊時期過去這十幾年,大量的人才走出校園,埋身於國家的建設工作。但這對於這個有著五千年悠久曆史,卻在近代飽受摧殘的國度,這些人是遠遠不夠的。

於是,國家出台了“九年製義務教育”,並鼓勵學生們,參加更多的高等教育。有了中央的明確指示,全國各地開始狠抓教育。這一代的孩子是幸福的,中國文化的黑暗時期已經過去了,迎接他們的是一個無論是經濟還是文化都將高速發展的新時代。

……

……

長河鎮地處長江下遊,距離當時的經濟特區B市不過200公裏,而與有“人間天堂”之稱的A市之間,僅39公裏。地理位置可謂是得天獨厚。緊靠這兩地,優勢自然不言而喻,就教育而言,便比同省的其他地區抓緊許多。

學校放學,若是其他地區,那就會是這樣的情景,鐵門一拉,一哄而散。但長河鎮‘第一中心小學’放學後,從校門中走出的是一隊隊整齊的路隊。每班按學生家住方向,分為數隊,選一個路隊長管理路隊紀律,保證小隊中的每一個同學都能夠安全返家。其中一年級的頭一個月,路遠的小隊會有一個老師負責送學生回家,之後選路隊長,由路隊長負責。這個措施,很受家長們的歡迎,自從實施後,學校就極少出現學生回家路上出意外受傷的事。並在之後評選“省級文明學校”時,一舉拿下該項殊榮,成為兄弟學校的學習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