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河鎮取名自長河,長河貫穿長河鎮,彙入錢塘江。莊琴家就住在長河邊,一出門便是長河,天天見著,對於這條河的感情就像是中國人對長江黃河那般。
學校5點放學,一路走來說說笑笑,到家時差不多5點半。爸爸騎自行車,先一步回到了家,媽媽和舅舅還要等上點時間才能到家。
這時的長河鎮仍很樸素,各家各戶都敞開門戶,走家竄鄰是家常便飯。常常會有這種情況,一家人在吃飯,突然隔壁鄰居來玩,主人問吃飯了沒有,如果回答沒有吃,就一起用飯了,莊琴家也發生過很多次。
“外婆,我回來了~”嗬嗬,人未到,可見聲先到並不是王熙鳳的專利。
這時外婆早已經做好了飯菜,等家人到齊後開飯。聽到心愛的外孫女聲音,拿圍裙擦幹手,趕緊走出廚房,一邊已是心肝肉,寶貝的叫出去了。
“外婆,我回來了。”看見外婆,小琴親昵的蹭上去,把書包交給外婆。
接過書包,外婆的心裏滿是甜蜜。眼前這個小女孩,是她一手帶大的,在家裏,就屬小琴跟她最親近,連自己那一對兒女也比不上。
外婆姓周,名婉晴,出生在最艱難的時期,家中兄弟姐妹六人,上有兩個哥哥,一個姐姐,下有兩個妹妹。長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她就成了家裏的長女。想不到的是,父親不到五十就過世了,長兄娶的嫂子又是個飛揚跋扈的潑辣戶,上氣阿婆,下欺弟妹。年幼的婉晴,七歲開始賣火柴,糖圓子賺錢養自己。到了十三歲,進了資本家開的小廠做工,至新中國成立,就在國營的繅絲廠上班養家。等稍有積蓄時,她毅然在鎮上買了房子,把老母親,二哥,兩個小妹妹接了出來,另立了門戶。但淒苦的命運並沒有離她遠去,二十五歲時經人介紹嫁給了一個姓袁的退伍兵,隔年生了一個大胖女兒,但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可在那個時代,嬰兒的成活率本就不高,雖傷心,日子也得過。二十八歲那年,老天保佑,生下一對龍鳳胎,這次在全家的愛護下,姐弟倆都健康成長了。還沒等孩子長大成人,丈夫居然離家出走了,沒有音訊了,留下孤兒寡母帶著一家老小在現實中掙紮……
這樣辛勞了大半輩子,等到退休,迎接她的是新生的小琴,嗷嗷待哺的小嬰兒帶給她無限的樂趣。
……
……
“來,先吃個蘋果,你爸爸已經回來了,等你媽媽,舅舅回來就吃飯。”說著,把一個削了皮的蘋果塞給小琴,愛憐的看這她。自己帶大的孩子,無論怎麼看,怎麼喜歡,看著她吃蘋果,比自己吃還甜蜜。
小琴拿著蘋果,坐在桌邊就吃。嚼著清脆香甜的果肉,想起剛才路上邵利群講的故事,有些不是滋味。
“外婆,我跟你說哦!今天回家的路上……”,她把邵利群說故事的事,原原本本的說給外婆聽。
“……邵利群,肯定是不知道後麵的事,他講的一點都不好聽,外婆還是你講的好聽!”昨天外婆講兩人“八仙過海”的故事,邵利群肯定沒有聽過。鐵拐李、漢鍾離、呂洞賓、張果老、曹國舅、韓湘子、藍采和、何仙姑,八仙過海,各顯神通,這些神仙的名字,她通通都知道,如果讓她來講故事,肯定能說的更好。
古今中外,千穿萬穿,馬屁不穿。小女娃年紀小小,自然不懂這個道理,但越是這樣,講出的話來才越讓人心裏舒坦。小孩子不知道撒謊,講的自然都是實話了。外婆聽的是笑眯眯,比吃了糖還甜。
“嗬嗬,是嗎!那今天晚上,外婆再給你講個‘濟公’的故事。”中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像這樣的典故多不勝數,哪是國外的那些所謂睡前故事比得了的,若是能有個有心人將它們收集整理,後世的‘哈利波特’哪裏還有什麼市場。
祖孫兩樂嗬嗬的嘮著嗑,等小琴一個蘋果吃完,還不見媽媽,舅舅回來。外婆也是覺得奇怪,這個時候差不多也該到了,難道是跑到什麼地方玩去了。兒子還有可能,那女兒也該先到了才是啊,今天倒好兩個人都不會來了。
又等了一會,外婆有點坐不住了,剛想去門口看看,就跑進來一個四十多歲的女人,穿著一件灰色長袖布衫,平日梳的一絲不苟的齊耳短發有點亂,喘著粗氣,“呼……,周阿姨,你家黎娟跟人打起來啦……你快去看看……”這個來通風報信的人,是住在同一條街上的,姓李,名翠英,大家都叫她李大姐。跟莊琴一家人頗為要好,沒事兒經常竄門子,今天下班回家,剛走到巷子口,就看見周黎娟和隔壁的曹家大女兒吵架,還沒看明白怎麼回事兒,兩個人就打起來啦,周圍的人都是看熱鬧,也沒個拉架的,她一個人架不住兩個女人,就跑到周家來通風報信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