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口一直走到村尾,牛車停在一棟房前,一路走來這還是村裏少有的磚瓦房,在一眾草房、土房的對比下顯得較為氣派。

田大富把他們送到門口,也注意到了這些知青臉上的神色,“到了,這就是知青點了。這兒原本是早些年村裏的祠堂,後來不用了,前兩年上邊撥款以後又重新翻修了的。”

田大富:他不管上邊到底撥了多少錢修知青點,反正他是把劃下來的錢都花了,知青點修補好就行了,多出來的磚瓦還不興大隊裏留一點以防他用啊,問心無愧。

也等不進去,聽到動靜,裏邊就有知青出來了。

張國華打開門,“大隊長來了,吃了沒?要不在知青點吃點,我們正做飯呢。”

田大富一揮手,你們有多少糧我還不知道,“不了,家裏吃去。”招呼人把車上的行李搬下來,“這是這次新來的知青。”

又轉身對幾人介紹,“這是張國華,老知青了,知青點由他負責,你們有事就找他。”

言外之意,有事沒事的有點眼力見,別來煩我。他是不耐煩搭理這些知青。

田大富介紹完就不管他們了,招呼趕車老漢回去,“記得明天來大隊村委會。”話說完匆匆走了。

眾人:感受到對知青的不耐煩了。

林言青也不要人幫忙,一手一個拎著自己的行李,進了知青點。

一進去,映入眼簾的是一座青磚大瓦房,右邊另起了一排並兩間屋子。

從大門左側靠後位置一個小間走出來一位女同誌,紮著兩個又黑又亮的大辮子,“這是廚房,這大間是早年祠堂大堂,後來盤了炕現在住的是男知青,女知青在那邊。”

邊說邊示意眾人看,“這邊是這兩年新建的,兩間房,住女知青。後邊是廁所。現在算上新來的同誌,一共有七個女同誌,你們看怎麼住。”

張國華和幾個男同誌幫忙把行李搬進來,“商量好怎麼住沒?用不用幫你們把行李拿進去?”

佟佳趕緊謝過他們,“不用不用,多謝幾位同誌幫忙了,等會我們自己拿進去。”

佟佳遞給張國華一把糖,“張知青,怎麼不見其他人啊。”

張國華抬胳膊擦了一下額頭,隻伸手拿了幾顆糖,“還沒下工回來呢,不過也快了。”

說話間,門口傳來動靜。

隻見進來二女三男,一下子,十五個人把堂院擠得滿滿當當。

“回來了,也別站著了,都坐,咱們先認識一下。”張國華招呼著。

“我叫李彩霞,23歲,下鄉五年了。”這是剛才從廚房出來的大辮子姑娘。

“張國華,25歲,下鄉五年。”老大哥也是知青點負責人。

“周濤”,很路人臉的一個男同誌。

“沈力偉”,五大三粗孔武有力的一大漢,是不是名字帶偉的都是壯漢,比如沈立偉、李競偉兩位同誌。

“孫建業”,較斯文,低配版楚華,還是差了點氣質,當然也可能與頭發油乎乎的粘在額頭上有關。

“孟桃”,挺熟悉的名字,鵝蛋臉杏眼,這姑娘應該挺符合現在人審美的。

“白妮”,嗯……怎麼說,聲音聽起來怎麼有點夾子……

林言青不動聲色打量觀察著這些人。

現在看來,男知青共8人,新老知青各4個,老大哥張國華是68年下鄉的老知青了,神色間疲憊滄桑,能成為知青點的負責人,想來人大事上起碼是不錯的;周濤、沈力偉、還有新知青裏的兩位男同誌姚廣誌、王平都很低調,沒什麼存在感;孫建業觀感一般,眼睛滴溜溜的打量女同誌,不像好人;李競偉活泛會來事但是有分寸;楚華,不多話但是家庭條件不錯,為人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