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言青她們過去給新來的知青開了歡迎會,說是歡迎,其實也就是大家一起吃頓飯。
吃飯的時候,對新來的知青沒什麼太大的印象,倒是見到了剛來知青點時大家口裏已經嫁人的王鳳娟。
和和氣氣的,臉上帶笑,“我在家也不忙,聽說來新人了就知道你們肯定要聚在一起吃飯,這不,帶點東西就來了。過段時間家裏小叔子結婚,大家都來啊。”
是應有的新婚後的輕鬆模樣,和楊小英的對比如此鮮明。
沒幾天,不管是新來的知青還是不受待見的壞分子,都被眾人拋在腦後了。
九月起,大家就要開始為秋收做準備了。
先把自己家自留地裏種的蘿卜土豆起了,再養養身體養精蓄銳準備秋收。
到了九月中下旬,就要開始割苞米割高粱了。
不等忙完,等地裏的草開始幹枯,田裏金黃的稻穗垂下頭來,人們身上從單衣變成外套,秋收的號角就吹響了。
現在秋收的重要程度,不亞於打仗。
一年的忙活,曆經一百多天,從播種到收割,水稻地裏承載的不隻是汗水和辛苦,還有接下來一年的口糧。
雖然大米最後基本上都是交了公糧,但是收成好交的多,那需要額外補的苞米高粱就少,分到手大家能吃進嘴裏的糧食就多了。
管他是大米還是苞米,能吃進肚子填飽肚子才算數!
稻子長得好,從青苗變金黃,現在放眼望去地裏一片黃色,稻穀高高的能到人腰上,人站進地裏,隻露出上半身,像一個個持槍的戰士,嚴陣以待。
隨著大隊長中氣十足的一聲“開鐮!”,地裏人低下頭,彎起腰,一手高高舉著鐮刀,一手扯著莖杆,連著莖杆把稻穀割下來。
彎彎的大鐮刀,不斷的在空中被舉起,落下,一拉一割,割一把隨手扔到一旁,一把把摞起來,隻摞得和胸齊平高,再捆紮在一起。
稻穀被割下,揚起,空中揚起的不隻有金黃的秸稈,還有隨之掉落的穀糠。粉末子直往眼裏鑽,難受的時候打個噴嚏,再眨眨眼就當作休息了。
割水稻要一直彎著腰,把腰深深彎下去,彎到剛好割的是根部上邊一點,很累,但是沒人停下休息。
搶收搶收,這搶的就是時間。
盼下雨的時候那是恨不得求雨,等到了秋收的時候隻盼著能天天頂著大太陽。趁晴搶天氣,要是一下雨,地裏莊稼的籽粒被雨打落,最後收上來的糧食少了不說,還會因為下雨受了潮發芽黴爛。
這種時候凡是會動的能動的都得下地來,連小孩子們也會跟著拾稻穗。
林言青是第一次經曆秋收,看著地裏大家忙得熱火朝天的,臉上背上都是汗,神情卻不見抱怨隻有肅穆,被金黃的黃澄澄的稻穀襯的,顯出別樣的光彩來。
風風火火的幹半個月,十月初,秋收已經順利進了尾聲。
“大隊今年幹得不錯啊。”三四個人往地裏走來,穿著明顯不是地裏人常穿樣式的衣服。
大夥對視一眼,這是領導來巡查了。
每年都要來這麼一次,說是領導們來指導,要幫著加快秋收進度,對那進度快表現好的大隊還有獎勵,反正他們大隊沒一年得過那獎勵,估計今年也一樣。
大家撇撇嘴,又各忙各的。
實在是沒精力了,三四點起來一直幹到天擦黑,估摸著有十幾個小時,就吃飯的時候能歇會。家裏老婆子媳婦們再心疼人想做點好的補補,也沒啥吃的,缺油水啊,十幾天下來,感覺人都累得脫了一層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