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聽我說,現在人多肉少,大隊也不是要辦多麼大規模的養殖場,隻是以大隊為集體,多養幾隻豬、羊,養殖銷售產銷一體,規範化、產業化、標準化,到時候出欄了,賣到縣裏、市裏去,年底的時候給大家夥分肉分錢。”
錢,還能分錢?
這要真能賣出去賣到錢,那年底算工分的時候,大隊上有錢了還能不分給他們?
提到錢,反對的聲音立刻就小了,都在心底盤算著。
嚴嘉應見狀,眼裏自得之色一閃而過,繼續說道,“我的計劃是這樣,要想實現養殖的增產增殖,那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做到專業管理標準養殖,為此我特意查看了資料,現在規範化養殖的標準是……”
“那不管怎麼養,啥專業標準的,這養豬養雞都是在開春後才選苗開始養的啊!”
“等過段時間到了冬天,鼻痂子都能給你凍出來,還養豬,小豬崽子一冬天擱外邊兒,就豬圈那四麵通風屋頂大開的,一晚上凍成幹兒了,咋養?”翠花嬸兒作為養豬好手,就沒聽過啥專業管理標準養殖,那她不也把這豬養的油光水滑的?
還查資料,那咋不查查大冬天咋養豬,小豬仔能活下來嗎?
“是啊,往年咱們養豬那都是開春等天暖了才選豬仔,天氣不冷不熱的時候這豬仔才能不生病立得住,馬上過冬了,現在辦這個養殖……”春芬嬸兒跟著說,大隊讓她養豬她能多分點肉,不讓她養也不礙事,反正家裏現在也不缺這口。
但不能想一出是一出啊,冬天人都凍得整天窩炕上,那豬仔在外邊哪能受得了。
這邊到了十月份,天氣說變就變,溫度一降下來,那是立馬緊跟著冬天來了,現在都十月中旬了。
“嘁~”聽到這有村民不屑,她還尋思這知青能有個啥主意,感情是豬鼻子插大蔥——裝相(象)來了,本事沒有屁事不少,快拉倒吧。
“嚴知青,你不知道,我們這邊,一到冬天冷的很,那人在外邊時間長了一不注意都能凍出個好歹來,往年養豬都是開春暖和了買豬苗,養一年到了年底剛好長得差不多了,你看……”
大隊長在一旁小聲給他解釋,他也是被這位嚴知青描繪出來的場景迷了眼糊了心竅,這都秋末馬上冬天了,養啥啊還養殖,隻是不知道這個知青還有別的章程沒。
嚴嘉應被問住了,他是真的去查資料了,怎麼科學養殖怎麼保證減少生病到時候怎麼出售,這些他都一一思考做了規劃,萬事俱備就等著提出來大隊同意,借著這股東風邁出自己的第一步。
誰能想到,現在被卡住了脖子。
有這麼冷嗎?他看書上好多養殖選秋生的幼仔也行啊,秋繁春收,到了明年春夏,剛好和其他養殖錯開時間,打一個獨家供應。
“大隊長,我有了解過,就說養豬,我們可以給豬舍做好保暖,可以選用更保溫的磚牆水泥建豬舍,還可以在向陽山崖挖窯洞讓豬晚上取暖過冬,再用幹稻草鋪地,頂上吊稻草團增加保暖……”
在大隊長眉頭越皺越緊明顯不讚同的視線中,嚴嘉應說不下去了,但是這些確實都是冬季養殖保暖常用的方法啊。
聽這話,說得確實在理,是能保溫。隻不過這要花費的也不少,還磚牆,大隊上有幾戶人家是建的磚牆,按他這話光做好保溫就得費多少錢費多少功夫。
而且,這位嚴知青,對他們這裏的冬天了解還是不夠啊。
“嚴知青,你說的這些我雖然聽不懂但是也知道在理,但是這要費的功夫多不說。”大隊長伸手製止他說話,“你先聽叔把話說完,咱這邊這個冷,和你想的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