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瘸腳老道1(1 / 2)

大同三百六十八年,同明帝三年,國庫空缺,同君下聖旨,募青壯二十萬,八州民稅加四成,隻為給母儀天下之人建造摘星之樓,朝中臣權,深知此事後果,多次勸諫無果。

左丞相心懷天下蒼生,長跪帝王宮門,隻求君上收回聖命,不料無情最是帝王家,丞相大人無視同袍勸告,長跪三日心竭而亡。

君上為表決心下聖命再斬幾人,朝中人人自危,無人再敢阻攔。

同明帝七年,北方遊牧一族趁國力虛弱之際,高舉救民水火義旗,大舉進犯神州,各地軍民紛紛揭竿,同伐無道昏君。

朝中君臣已是離心離德,無力應對,後一年八月,大同都城破,同明帝頭撞帝王椅,君死國亡。

後異族狼子野心,大開神州門戶遷移族群,勢要入主中原,重定國法家規以備稱帝,擬國號夫。

臥榻之處,豈容他人酣睡,八州萬萬民眾奮起反抗重豎定國旗,誓要驅逐韃虜,神州戰火再起,魑魅魍魎不再隱於山野紛紛入世為禍人間。

南方邊陲,此地不像北方一馬平川,反而高山連綿,時常雲霧繚繞如夢似幻。

白河村。

村子依山而建,有著幾十戶人家,山腰處一戶平常人家裏,屋內燭火搖曳,屋外幾個年輕人聚在一起不停原地打轉,時不時看向進村的唯一小路有沒有火光,後又朝屋裏催促幾句,麵色十分急切。

屋內有兩人,一老一少是母子,母親正手忙腳亂在給兒子收拾禦寒衣物,少年二十剛出頭的樣子,皮膚黝黑,也在搭手幫忙。

老母親手不閑,嘴同樣不閑,一直絮叨:“進山後多小心些,睡覺千萬別睡太沉,你們兄弟幾個輪流看著點。”

“夜深些保不準跑出什麼東西,前幾天你二叔家孩子現在還沒找到,最好就別睡了,受點苦熬著,等天亮又睡。”

“等太陽快落山再回來,記住沒。”

靠山吃山 靠水吃水的人們對大山的敬畏是刻在骨子裏的,對於母親的話,少年也不覺得煩,有一句沒一句應付著,收拾得差不多,接過一個小包裹,出了屋子燃起火把,同屋外幾人順著進山小路朝著大山深處行去。

老母親弓著腰站在門口,布滿褶皺的臉上滿滿都是擔憂,目送著幾束火把消失,才轉身進屋。

這段時間經常有官兵下鄉抓青壯年充軍,說好聽點是去當兵,其實就是去送死,在家裏雖然說吃不飽,起碼還能一天兩頓飯。

去了聽說被抓去的人,一天隻能早上起床吃一頓,白天要是餓了還得自己花錢買,誰能願意去。

當然也有滿腔熱血願意為國拋頭顱灑熱血的傻子青年自願參軍。

至於為的是哪個國,是已經滅亡試圖複辟的大同,是剛剛建國處在水深火熱的大夫,還是有錢人募的私人軍隊,又或者是各地的農民起義,或許隻有去的當事人知道。

墨黑般的烏雲層層疊疊不知不覺間遮蓋住高掛天穹的繁星,一行七八人高舉火把穿行在密林間。

為首的是剛才皮膚黝黑的少年,他抬頭看了眼天空,烏雲壓頂,風雨欲來,朝身後大聲喊道:“兄弟們,走快點,要下雨,走過前麵山頭就到了。”

“要是下雨,火把一滅,找不到地方就麻煩了。”

說著步伐加快幾分,後麵年齡相仿的七八人都沒說話,卻都跟得很緊,生怕落下掉隊,大半夜一個人在山中可不是什麼好事,山野長的大孩的子很多都明白這個道理,很多事情並不會空穴來風。

就前幾天,村裏趙老二家老大晚上一個人在林裏瞎逛,結果人現在還沒找到,他怎麼樣了大家心裏都跟明鏡似的,隻是沒人願意說出來討人厭煩,都是鄉裏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