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玉嬌怎麼可能不知道,左佩芬拿此物來是何用意!這個釵的主人是——後宮之主阮秋素。
阮秋素是阮玉嬌的親妹妹,兩人之間有那麼些不能言說的關係,自從阮玉嬌嫁進宰相府開始,兩人便好似一拍兩散斷了聯係。
旁的人或許不知道,這十分要好的兩姐妹,到底是為何成了見麵都不會說話的陌生人。
這件事確是阮玉嬌此生最最最後悔的事情。
當年的阮將軍府,有兩個小姐,個個人比花嬌,沉魚落雁,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兵書謀略件件知曉,姐姐阮玉嬌性格稍微強勢些許,做事果斷不拖泥帶水,而阮秋素相較來說比較溫和沉著。
如果說阮玉嬌是一朵倔強嬌豔的帶刺玫瑰,那阮秋素則是在冬日裏默默綻放的梅花,與雪融成一色,卻又暗自飄香。
當年多少王孫公子上門提親求娶,都被阮家拒之門外。
而當年的左西卓,那比現在的左臨瑜威風的多,年紀輕輕足智多謀,在國子監謀事,學富五車而又溫文爾雅,為人內斂沉穩,是當時太子董耀天的好友。
因一次郊遊,在秋高氣爽的天氣,兩姐妹便拿出了紙鳶,阮玉嬌對放紙鳶頗有見地,她能夠將紙鳶放的高高的,而阮秋素卻隻覺著這紙鳶太過單調,如若要放到空中去,就即興找來了幾朵鳳仙花,碾碎了,用簪子蘸取紅色的汁水,在紙鳶上寫下了幾行。
“不恐秋風早,唯憂雁南遷。”
短短兩句,道出了自己無盡的遐想和憂愁。
阮玉嬌將紙鳶高高放起,被同在郊遊的左西卓和太子董耀天看見,太子看見精致的紙鳶甚是興奮,便要上前去尋。
沒想到風把紙鳶吹的太高,繃斷了的線,紙鳶飄走了。
而又不偏不倚的掉到了左西卓的跟前。
左西卓撿起紙鳶,看見了用鳳仙花汁液寫的句子。簡單的詩句,卻將秋日的凋零和惋惜之情描述的恰到好處,娟秀的字跡讓左西卓印象深刻。
兩人尋著問,才得知這風箏是阮將軍府的兩位小姐放的。董耀天當然明白左西卓此舉,定是想要尋找寫著詩句的人。
索性就設了馬球會,邀請了全汴州城的公子小姐。而當左西卓拿著紙鳶出現在阮家姐妹麵前時,阮秋素是歡喜的,因為她早就聽說才學過人的國子監左西卓,今日站在麵前,竟然發現樣貌竟然長得就如自己想象的樣子,劍眉星目,目光如炬,顏如冠玉,長身玉立。
阮秋素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而左西卓誤以為紙鳶上的詩句是阮玉嬌之筆,因不知是為何緣故,左西卓尋上門來,故阮玉嬌則衝在了妹妹前麵並沒有解釋。
也就是此誤會,才成就了左西卓和阮玉嬌的良緣。阮玉嬌起初也害怕左西卓會因為詩句的事情,發現他中意的並不隻是自己,女兒家的一點點小私心導致阮玉嬌一直沒有解釋。
董耀天登基後,左西卓成了宰相,雖然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但是左西卓一直為人正派,感情專一,從未有過納妾之舉,自阮玉嬌生產之後,而又失去了一個女兒,左西卓便更加的疼愛阮玉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