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門查彙

在江平的辦公室裏,邢剛正在向江平彙報偵破組這幾天的調查情況。他們從全市人口的戶口底票中,拉出18歲至35歲的計姓女性431人,最後一一否定了,為此,邢剛情緒有些沮喪。

這時,電話鈴聲響起來,江平拿起電話,耳機裏響起了一個濃重的山西口音人的聲音:“喂,是江平處長嗎?”

“是啊,是啊,一聽聲音就是你這個老西子。”江平笑著說道。來電話的人是公安部政保局調研處處長李廣祥,江平和李廣祥很熟,過去同在中央社會部工作過,而且關係一直很密切,很要好。便笑著問道:“領導同誌,有什麼指示?”

“別,別,我能有什麼指示。”李廣祥知道江平的話一半是開玩笑,便說道,“楊奇清部長讓問一下電台案的進展情況。”

“噢,是這樣的,這幾天我們偵查員在市局檔案室查閱了戶口底票,摸排出18歲至35歲的計姓女性431人,最後一一否定了。看來,撒下這一網,沒有撈到東西。”江平也有些沮喪地說。

“原因是什麼?應當總結總結。”李廣祥說道。

“是的,我們正在找原因。現在北京剛剛解放,我們還沒有很好地進行戶口管理,現在市局檔案室留存的戶口檔案,是國民黨北平警察局留下來的,肯定不全。另外,我正在考慮,我們劃的18歲至35歲這個範圍是不是太小了,把這個‘計小姐’給漏掉了。”

“光從年齡上查找比較困難。”李廣祥也是從我黨隱蔽戰線上走出來的沙場老將,他一句話就抓住了問題的實質,“還得需要其他條件加在一起,這樣,才能找出可疑的線索來!”

“你說的對,李處長。”江平很同意李廣祥的意見。

江平說到這裏,突然想到公安部配備給他們的測向車,忙加重語氣說:“李處長,你們配備給我們的測向車,每天在測向。蘇聯老大哥給的測向車是老式的,加之北京建築物多,金屬的東西多,測向車的機器幹擾很大,電台的訊號斷斷續續,聽不清楚。為了慎重起見,公安部的幾個同誌把範圍定得很大,西從豐台,東至朝陽門;南從大紅門,北至德勝門關廂一帶,像拉網似地向內城收縮、集中。李處長,公安部的幾個同誌很辛苦呀!隆冬天氣,滴水成冰,他們每天早晨5時開始,至晚上12時以後,一天工作19個小時以上,很辛苦,很辛苦,謝謝這些同誌,謝謝部領導的支持!”

“江處長,你怎麼這樣客氣起來了,咱們不是為了一個目標嗎?好了,好了,我把這些情況向楊奇清副部長彙報一下,以後案件有什麼進展,我們隨時聯係,再見!”李廣祥仍以濃濃的山西口音說道。

“好,好,再見。”江平說完,便掛了電話。

江平剛剛放下電話,於向東急匆匆地闖了進來,把手裏拿的一張《敵情通報》遞給了江平,說:“處長,你看,這是公安部的調字第29號《敵情通報》!”

邢剛忙湊了過去。

隻見通報上寫著:12月14日保密局電示潛伏台,第二批接濟之款港幣1500元,仍以王光俠名義由港彙計小姐收轉,餘設法續彙中,希速洽領具。

“邢剛,你看看,敵人這次又暴露給我們一些情況。我過去說過,敵人要活動,必然留下一些蛛絲馬跡!”

江平說完,把《敵情通報》遞給了邢剛,他指著《敵情通報》對於向東說:“這通報是你從公安部直接拿來的?”

“是的,處長。”於向東幹脆地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