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軍本是雲南王龍雲的舊部,日本投降後,蔣介石讓龍雲的主力部隊前往越南負責受降工作,隨後派杜聿明以5個師的兵力將龍雲擠出昆明。後又將60軍從越南調往東北,置於杜聿明的手下。所以,大多60軍將領都對杜聿明心懷不滿,杜聿明更不敢重用,隻好派他們守在已基本平定的南滿地區。
5月23日晚,天降大雨,四處漆黑。韓先楚連夜向鞍山一帶推進,次日天未大亮,鞍山外圍已經槍聲四起。民主聯軍奇兵突現,隻用半天時間就已將所有敵軍打入城中,龜縮不出。
敵184師師長潘朔瑞緊急向杜聿明求援。
“什麼?鞍山危急?”正在洋洋得意中的杜聿明大吃一驚,急忙調動數十列火車,令孫立人率新1軍星夜南下。
沒想到孫立人心中對杜聿明不滿,正四處找借口準備發泄呢,這下可得了機會。
孫立人何來對杜聿明的不滿?原來,孫立人初到四平,無意中搶了奪取四平的頭功。他自己也心中發虛,準備在攻打長春時立下一個實實在在的戰功。不想杜聿明卻私下裏密令廖耀湘先期出發,隨後又假惺惺地說誰先攻下長春就給誰100萬金圓券,這不是明擺著的營私舞弊嗎?
但孫立人表麵卻並不抗令。他乘著火車,一路緊急南下到了沈陽。可到沈陽後卻沒有找杜聿明,先去拜見了蔣介石。
蔣介石一見這員攻克四平的大功臣,不禁喜上眉梢,倍表關懷。孫立人乘機誇耀一番自己在四平的戰績,繼而提出:新1軍自3月中旬即已北上四平,征戰兩月有餘,在攻占四平、奪取長春中都立有不朽戰功,如今將士疲乏,亟待休整,可否小憩三日,再行出戰?”
蔣介石滿麵笑容,立刻答道:應該,應該。
孫立人心中暗喜,馬上召集新1軍大小官員:委員長有令,全軍將士原地休整三日!”上上下下,歡聲雷動。
杜聿明聞知此事,大吃一驚,忙改派52軍第2師的1個營去增援,可惜未到鞍山即在中途被擊退。
5月25日下午,韓先楚順利攻下鞍山。然後揮師海城,於28日將海城完全包圍。坐守城中的60軍184師師長潘朔端本來就對蔣介石和杜聿明不滿,如今又親睹二人見死不救,自己卻孤立無援,一氣之下,率眾起義。
海城起義使國民黨軍隊上下震動。孫立人不敢再做推脫,閉口不提休整之事,急速發兵南下。韓先楚邊打邊走,以殲滅敵軍有生力量為主,於6月2日攻下大石橋後率眾撤出,轉至草河口、通遠堡一帶休整,結束了鞍海戰役。
整個鞍海戰役,共斃傷國民黨軍1,200餘人,俘獲團長以下人員2,104名,迫使潘朔端率184師的2,700餘人起義,吸引了新1軍新30師、新38師,60軍82師,93軍暫編20師及52軍195師等部被迫回援,無疑對林彪北撤給予了有力的援助。
但林彪所受的壓力仍然很大。國民黨新1軍南下後,新6軍、第71軍以及第52軍的餘部依然先後開出長春,沿路緊跟。地上車炮轟響,空中飛機低翔。
林彪帶領民主聯軍分路退卻,靠著兩條腿和敵人的汽車輪子賽跑。有時行軍一夜,走得人困馬乏,剛剛宿營,敵人便乘車追至;有時一路奔走,忽見附近人馬晃動,走到近前,卻發現竟是敵軍。由於兩軍多路交錯平行,互相情況不明,一路之上有若幹營、團單位落於敵後不知去向,沿途又不斷發生逃亡、叛變,造成部隊大量減員。渡過鬆花江後,沿路減員已近5千餘人。
杜聿明見新6軍沿途占領小豐滿和永吉,已將林彪徹底趕過鬆花江,初步形成了劃對峙的局麵,這才鬆了一口氣。
6月3日,蔣介石喜氣洋洋地來到了長春。登城遠眺,手舞足蹈。
當日,在前線將領的戰況彙報會上,蔣介石突然拿過作戰地圖,端詳了半天,忽指著鬆花江北岸的拉法說:這是一個戰略要地,必須派一個加強團設法攔截!
杜聿明近前一看,暗吸一口涼氣:拉法雖係戰略要地,但位處江北,派兵駐守必成孤軍,難以久留。固守拉法實在有失高明。
無奈的是,此命竟然是由蔣委員長親自下達的,無法拒絕。
杜聿明隻好讓挺進到最北端的廖耀湘去部署。廖耀湘也早已看出了問題所在,忙擺出謙遜禮讓之態,後見實在推不掉,轉而心生一計,派仍受自己指揮的71軍88師執行此命。
88師遂派263團於6月初占據了拉法,隨後又推到了附近的新站。
此時的鬆花江北岸,已經是民主聯軍的天下了。
6月6日,梁興初帶著山東1師渡過鬆花江,撤到蚊河一帶,遠遠地看到拉法地區有一支隊伍正在構建工事,忙跑了過去。未到近前,大吃一驚,城頭上插著的竟是國民黨的軍旗。
梁興初立即向林彪報告。
杜聿明居然派兵渡過了鬆花江!林彪在屋子裏踱來踱去。他一會兒看看梁興初的這份電文,一會兒又看看中央軍委剛剛發來的通知:國共雙方協議在東北休戰15天,6月7日起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