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候,每每寫完一頁作業都會覺得精神氣爽,就像是玩遊戲過了一小關一般。還會很得意的對這周圍的人說:“喂!我已經做到第17頁了,你們戰況如何?”
如果別人沒自己做的快,那無疑會很愉快繼續投入奮戰當中。
接著在短短的三日裏麵,一幫人會將整個寒假的作業全部解決幹淨,甚至還會剩下1天的時間最後在再痛痛快快的玩上一次。
不過在吳官眼裏,這個時候的作業其實並不算很多,哪怕已經麵臨著中考,那作業量也完全是不夠看的。他可是知道幾年後的作業量,那時他朋友的弟弟,也是這種性格,到了最後才想到要做作業,然後將他朋友也叫上幫著一起做,湊巧吳官也是跟著去了,於是乎……
大約30到40張左右的各科試卷,大小為8K的紙,然後每個科目兩本厚厚的單元練習本,還是背後答案撕掉的那種,比吳官現在做的要大整整一倍,因為他們已經在上個學期就已經學完了初三兩個學期大半的知識,作業自然就包含兩個學期的作業。
如果你認為隻有這些,那你就輸了。另外的,還有每周一篇的必定作業周記,再讀2本名著,寫上一篇800字的讀後感,再就是還得鞏固初三上下兩學期的知識點,以應付開學後將會到來的回頭考。
那個時候,吳官隻有一種拍拍胸口,然後發出一聲感慨“不讀書的感覺真好”。
“你英語抄好沒?好了趕緊給我,我數學都抄好很久了!”
“等一下,還有十三頁,你先抄語文,周德都已經抄完了!”
“語文我丟那邊了,你自己去找找,先別來煩我。”
“沒有啊!我草,你別坐屁股底下啊,趕緊給我!”
……
看著這幾個同學為了作業操勞,然後不時的罵上幾句作業真多的樣子,吳官真想讓他們嚐試下幾年後的感覺。
不過,哪怕是現在隻有那麼一點的作業,吳官每天也至少花近兩個小時的時間去做,才在一個禮拜以前才做完,如果換成其他的人,恐怕還得更多,也不怪電視裏整天呼籲著給學生減負了。
這還是他心情較為輕鬆,不煩不燥,否則照著前世裏的做法,那基本上隻能是一算,二寫,三胡。
一算,一切一眼能看出答案的題算出來寫上;二寫,凡事問心得,問體會的,隻寫步驟,或者將原文裏的抄一小段,隻要挨著意思就好,至於答案,誰管?三胡就更簡單了。看到選擇題,判斷題,我管你對錯,直接BACDADCBBBAC亂七八糟的寫,反正怎麼簡單怎麼來。
這樣也就達成了寒假副本的最終成就——填滿。
不過,整個社會都說學生要減負,但減著減著就好像和調控房價差不多。
在買不起房的老百姓眼裏,房價越調控越高,反正就是買不起。而在學生眼裏,減負是越減負擔越重,總之依舊是做不完的作業。
另外,減負減負,不正是負負得正麼?這樣一來,似乎也就完全能夠說的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