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航行計劃是帝國軍團的最新的旗艦大羅德昆侖級.這種戰艦是帝國軍團對於海軍研究的再次變革的首艦.
在未來帝國軍團的海軍將開始進行重大變革.
帝國軍團的海軍由於數量並不占優勢不會動用大規模的戰艦在宇宙中或者航道平麵的軸曲率下進行海戰.由於第六軍團的加入,讓帝國軍團擁有了強大的對艦登陸作戰的水平.
根據蟲族的經驗,對艦登陸作戰在目前的巨艦時代是非常有用的.
目前各個宇宙的主力艦都在向1000公裏的長度去建造,而武庫和要塞級別的起步都是1500公裏以上.造成了艦船本身就需要攜帶截取器,讓引力軸和斥力軸在巨艦中形成.
一艘巨艦基本上大於一顆中型的行星.
帶來了幾個弊端,武器加載量的持續上升,包括熱愛工整的裏瑞聯邦的主力要塞艦,其光近防的普通激光、射線、電漿炮、速射炮的裝置量就高達650組,總數超過65000門,還不算各類型炮、副炮、主炮、軌道轟炸裝置等.
大量的無人單位的使用也讓傳統的母艦、堡壘和戰列艦開始合而為一.
巨艦在進攻中中,往往存在編隊越來越粗暴的形式.
在早先的宇宙海戰中,在空間中,多層次編隊,進攻編隊,穿插對於艦隊來說是家常便飯,甚至還有連級艦隊編組,在作戰中可以靈活的200艘自主編隊,針對不同的戰略點進行攻擊.
在宇宙海戰的戰略圖來看,有時候整個戰線展開接近100多個光年,都是戰場.
進入巨艦時代以後,基本流行的就是1-2-1編隊,也就是重-旗艦—+重+快速中的形式.在艦隊編隊的後方是重型艦隊編隊,這部分艦隊主要是要塞級組成,他們的火力延伸也是最遠的.
中間是旗艦和重型武庫艦,前方是速度比較快的防禦厚重堡壘艦+戰列艦.所有的戰列艦以下都采用無人艦單位.
這種陣型的使用恰恰就是菲斯的風格,菲斯從開始使用,帝國在一次次獲勝後寫成了教科書,結果這種編隊成為了主流.
但是這些宇宙又沒有帝國軍團的艦隊配置.
在經過訓政之後,帝國軍團進入了高速發展期,越來越需要艦隊和具裝的配合也就是要求艦隊可以降落星球.
所以帝國軍團的艦隊開始分組,作戰的艦隊開始全部根據二旺和月輪星科技研究局的新材料新武器開始走向了28公裏以內的大小.
堡壘全部成為在亞空間航行的重型化單位.
也就是說帝國軍團的海軍將會變的快速,可以迅速降落星球.
而武庫艦、要塞艦正式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堡壘.
這種堡壘的設計開始接近一個完整的星係規模,其長時間會跟隨戰場在亞空間內進行跳躍.
隻有在星際海戰攻堅的時候,堡壘作為陣地戰武器會出現.
其他的帝國軍團的艦隊開始走中型化的道路.
這是因為材料和武器的進步.對於奧的空間,實際上二旺和可撒的研究人員一直在嚐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