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求勝不可心切,強進不如暫退
有時候,過分堅持自己的想法並不一定能取得預想的效果,相反,如果采取一種“退”的策略,也許就是向勝利的方向邁進了一大步。
“退”其實是一種手段與權宜,而不是目的,所以,人們在做事時要掌握好進退的尺度,從而取得主動和利益,在占有優勢的情況下恰當的采取“退”的策略,最終達到想要的結果,也不失是一種低調做人的大智慧。
知進而不知退,善爭而不善讓,必然會招來災禍。對於一件事情,如果一味地為了達到目的而隻強調好的一麵,別人就很難相信。這時不如利用人類潛在心理的“別扭心態”,采取以退為進的方法來取得對方的信任。然而“求勝”心太切,目的性太強往往會導致不好的結果。
隻退不進難成氣候,一味地猛衝容易碰壁,所以,掌握好進退的尺度是一個人成功的關鍵。與其處處碰壁,不如迂回通達,適時進退。有時,“退”是一種做人的方法,“退”是為了更好地“進”。
宋朝抗金名將宗澤,曾在滑州保衛戰中采取“聯合抗金”的策略,同許多地方的義軍共同打退了金兵的南犯,在滑州保衛戰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
戰爭結束後,老將宗澤為了再次迎戰金軍,在開封修建了許多防禦工事,並且招募了大批兵馬,然後準備從揚州回東京,他多次上奏請求回東京,高宗卻害怕宗澤的兵力日趨強盛,身為前朝重臣的他一旦迎回徽、欽兩位皇帝,自己的皇位很難保住,因此,他派郭仲苟名義上做東京副留守,實則為監視宗澤。老將軍滿腔報國熱忱,沒想到會被高宗猜忌,心中難免憤憤不平,失望和氣氛取代了報國熱情,但也隻是敢怒而不敢言,一口怨氣無處發泄,剛直不阿的老將每天吃不下睡不安,不久,便病倒在床,後因背上毒瘡發作身亡。
高宗絲毫沒有因為失去一員大將而遺憾,宗澤一死,他繼而派杜充為東京留守。杜充上任不久,便將宗澤采取的一切抗敵措施廢除,他不但拆除宗澤主持修建的防禦工事,還刻意打擊義軍將領。就這樣,把老將宗澤費盡心血組織的百萬武裝力量,在一月之間就銷毀的無影無蹤。
在東京一切抗金力量土崩瓦解之時,金國再次南犯,統軍大將粘罕,英勇無比,率金兵連克開封、大名、相州、滄州等地,宋軍節節敗退,很快粘罕率金軍主力攻打到揚州,高宗趙構倉惶而逃,輾轉多處,最終落足杭州。
昏庸的高宗皇帝,不但沒有因為這次事件而清醒,反而變本加厲地寵信腐敗無能的王淵、康履等人。而護送他到杭州的苗傅、劉正彥等人要求收複河北,他卻不加理睬。
於是,苗傅、劉正彥等人一氣之下,帶領手下將士,舉行了武裝暴動。趁機殺死了無能的王淵,而後,帶兵直闖宮中,殺了百餘名宦官,見高宗說:“陛下賞罰不明,戰士們為國流血流汗,不見獎賞,而宦官逆臣不見為國做事,卻得以厚賞;宦官王淵遇敵不戰,搶先逃走,其同黨內侍康履,更始貪生怕死之徒,這樣的人居然得到重用,如何服眾將士?現我二人以將王淵斬首,唯有康履仍在陛下身邊,為謝三軍,請陛下將其立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