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則天聽了這話,稍稍有些醒悟,不由想起狄仁傑之案,忙把狄仁傑召來,不解地問道:“你既然有冤,為何又承認謀反呢?”
狄仁傑回答說:“我若不承認,可能早死於嚴刑酷法了。”
武則天又問:“那你為什麼又寫‘謝死表’上奏呢?”
狄仁傑斷然否認說:“根本沒這事,請皇帝明察。”
武則天拿出“謝死表”核對了狄仁傑的筆跡,發覺完全不同,才知道是來俊臣從中做了手腳,於是,下令將狄仁傑釋放。
第八章
耐心忍一忍,就能成功
耐心,是處世低調的人都具備的良好品質。不管是身處高位還是功成名就,無論是麵對不平還是遇到挫折,多一分耐心可能就多一次機會。
耐心更多表現在一個人的心裏,是鐵杵磨成針的毅力,是十年寒窗的勤奮,是坦然麵對失敗或成功,是勝不驕、敗不餒的心境。而考驗,也許是飛來橫禍,國破家亡,也許是鮮花掌聲,萬人崇拜,也許是茫茫黑夜,不見光明,也許是明槍暗箭,冤屈誤解。
平和心情,耐心地接受考驗,更容易成功。越王勾踐臥薪嚐膽,耐心尋找機會,終於成就霸業,吳王夫差迷失於一時的成功,四處炫耀武力,導致國破人亡。低調做人,耐心處世,才是成功的保障。
能耐心接受考驗的人知道如何等待,有耐心等待的人往往會獲得最後的成功,得到命運給予的最豐厚的獎賞。為人行事低調不倉促,不受情緒波動的困擾,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不動,堅持耐心做事,積極尋找機會。
西晉時期的石苞就是這樣,他麵對誤解,低調坦然,耐心接受考驗,終於使晉武帝自省,解除了自己的危機。
石苞為人沉穩,戰功赫赫,是當時一位非常有名的將軍,深得皇帝司馬炎的信任。石苞平時努力、認真地做事,盡職盡責,在百姓心目中很有威望。
那個時候,天下還未統一,長江以南還是由吳國統治,吳國時常出兵進攻晉朝。晉武帝司馬炎便派他帶兵鎮守邊防,抵抗吳國的進攻。
石苞出身貧寒,為人正直,因此,朝中有一部分人暗中嫉恨他。有一位官員叫王琛,當時在淮北一帶做監軍,他聽到一首歌謠說:“皇宮的大馬變成驢,被大石壓著不能出。”他認為這”馬”當然是說的是皇帝司馬炎,而這”石頭”當然就是說的是石苞了。於是,他就悄悄跟司馬炎密報石苞背叛晉朝,意圖謀反。
就在王琛誣告石苞前不久,迷信風水的司馬炎也聽一個法師預測說:“東南方將有大將造反。”石苞剛好就在東南方位,因此在看到王琛對石苞的誣告以後,司馬炎就開始懷疑石苞了。
正在石苞遭受司馬炎猜忌的時候,荊州官員送來了吳國派大軍進犯晉朝的報告。同時石苞也得到了探子的密報,立即著手戰鬥準備,開始修築防禦工事,封鎖通道,準備抵禦吳國的進攻。司馬炎聽說石苞加固城牆準備戰鬥的消息後不由得更加懷疑石苞的用意,就問中軍羊祜說:“吳國軍隊進攻的套路一向是東西呼應,兩麵夾擊,這次怎麼會隻在一邊。難道石苞真的有意謀反?”羊祜認為不會,但是羊祜的看法並沒能打消司馬炎對石苞的懷疑。
正在這個時候,又一件事情發生了。當時石苞的兒子石喬也在朝中任職,有一天,司馬炎召見他,可石喬很長時間也沒有消息,更別說去報到,這徹底引起了司馬炎的懷疑,於是他秘密派兵,準備出其不意討伐石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