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力的源泉:能源科技 第四節(13)(1 / 1)

1987年,第一屆國際太陽能汽車比賽在澳大利亞舉行。比賽全程1950英裏(約合3000千米),21輛太陽能賽車參加了角逐。美國的“聖雷薩號”力克群雄,用49小時14分跑完全程,平均時速為39.2英裏(約64千米)。它不用任何燃料,完全靠太陽能電池提供動力。

1993年底的世界太陽能汽車大賽上,日本研製的“甲殼蟲”太陽能汽車一舉奪魁。比賽中,來自14個國家的52輛車都是采用“綠色能源”的太陽能汽車。日本的這輛“甲殼蟲”,外表鋪裝著8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光電轉換效率達21%,功率為1.5千瓦,全部行程3004千米共走了36小時,最高時速達100千米。

1994年11月,一輛“極光號”太陽能汽車,完成了從澳大利亞西部珀斯到東部悉尼的4000千米的行程,創造了太陽能汽車8天橫跨澳洲大陸的新記錄。1986年的澳大利亞“世界太陽能汽車挑戰賽”上,參賽車的平均速度超過了每小時90千米。

此外,人們還研製出種類各異的太陽能海上交通工具。日本本田公司研製了一艘太陽能娛樂輕舟,它采用62千瓦發動機,裝在右甲板舷外鐵架上的太陽能電池能提供額外動力,以加速輕舟的前進速度。日本三洋電機公司研製成功的“尋太陽者號”太陽能飛艇,其最遠航程可達2000千米。

德國的沙夫林教授設計製造了一艘太陽能船的樣船。1991年8月,這艘命名為“光環號”的太陽能船帶著輕微的嗡嗡聲掠過博登湖的水麵。船長7.5米,可搭乘6人,在太陽光的照耀下,時速可達到12千米,能夠持續不斷地航行。

太陽能電池在自行車上也得到了應用。據報道,中國台灣省研製出的太陽能電力自行車已批量生產並投放市場。這種自行車利用太陽能電池及馬達前進,經5小時充電後連續行駛距離的極限為60千米,平均也可達到30~35千米,電力消耗完畢後可腳踏前行。

最近,德國基爾技術學院開發出一種太陽能自行車,該車配有太陽能電源和一台直流電機,一旦陽光普照,時速可毫不費力地達到45千米。該車經科隆設計師亨利希?納費爾德改進,自行車把和自行車架上裝有太陽光收集器,為電機提供動力,從而使時速高達60千米。這兩種車型均使用蓄電池儲存能量,即使太陽躲進雲層,仍能照常行駛。

更為有趣的是,美國在加利福尼亞州寶石南海岸開辟了一個“太陽能停車場”,並於1993年11月向公眾開放。2100平方英尺(約合200平方米)的太陽能電池板安裝在停車場的頂上,5個停車區都備有插頭,可將太陽能發出的電充進電動車的電瓶裏,多餘的電輸入普通電網中。

太陽能電池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應用也很廣泛,可用在耗電量小的錄音機、助聽器、計算器、手表、保溫瓶、家用照明燈以及電冰箱、空調等家用電器上。國外還建成了一些用太陽能電池供電的小型電台、電視台、醫院、學校等。日本還在1987年研製成功了太陽能路燈,它以太陽能電池供電,不用架電線,陰雨天亦能正常照明10天之久。

太陽能電池工業的迅速發展和廣泛使用,使太陽能的開發利用變得更為現實。據統計,整個太陽能工業的年增長率約為20%,全球太陽能產品的年銷售量約14億美元,而其中的12億美元是來自太陽能電池的銷售。在太陽能電池的開發方麵,以美國、日本、德國較先進,它們生產著占世界總量90%的太陽能電池。可以說,在目前商品化的太陽能產品應用中,太陽能電池是一枝獨秀,並將持續較長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