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人才輩出,而我們耳熟能詳的人物更是隨手拈來,諸葛亮就是其中之一。可以說,三分天下的他簡直比老大劉備還要出彩。他出使東吳,說服孫權跟劉備聯合共抗曹魏,赤壁之戰後為蜀爭得一片天下,形成三足鼎立之勢。但就是這樣一個能謀劃於千裏之外的能臣,也免不了有出錯的時候。
劉備死後,蜀國的發展大任就由他一人扛下。當時,他一心要完成老大生前未了的心願——北伐曹魏、統一全國。為此,他集結蜀軍,悉心部署,甚至準備親自帶十萬大軍出蜀,突襲魏軍。
當時,他安排馬謖當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馬謖臨行前,他千叮嚀萬囑咐道:“你一定要守住街亭這個地方,它雖然地方不大,但卻是通往漢中的咽喉要道,關係到我軍的勝敗。”馬謖在蜀國是出了名的高學曆,諸葛亮正是看中他是知識分子,讀過很多兵書,才決定把鎮守街亭的任務交給他。
為了以防萬一,他又告訴馬謖:“你要想固守這個地方,安營紮寨的時候就得依山傍水,小心防守。”馬謖隨口答應下來,等到了街亭之後,就把這件事拋諸腦後了。
他剛到街亭,就下令將士們爬到山上去安營紮寨。有人不願意了,出來提意見道:“將軍,如果我們上山的話,就會遠離水源。到時敵軍一旦前來,隻需截斷水源,堵住糧道,我們就撐不了幾天。”
馬謖反駁道:“是你讀的兵書多,還是我讀的兵書多?我這招叫置之死地而後生。我把兵營安在山上,易於居高臨下,隻要下邊有所動靜,我就能了如指掌。這不是比山下來得好嗎?”他堅持己見,依然要讓全軍將士都到山上紮營。
提建議的那人還要試圖勸說他的時候,他索性放狠話道:“丞相這次專門委派我當統帥,就說明他相信我的能力,要不幹嘛不讓你當統帥?丞相這麼聰明的人,難道他會有錯嗎?”
那邊魏軍派出將領張,讓他率大軍進攻街亭。張一到目的地,就打聽到馬謖把大軍安紮在了山上。他當時樂得拍手叫好,吩咐底下人道:“你們快去把水源給切斷,把糧道給堵住,然後再放火燒山。”
蜀軍見自己的糧草水源都被截斷,軍心便開始渙散,再加上對方還放火燒山,將士們更是丟盔棄甲,叫嚷著要回家,說這仗是打不下去了。正在這時,張一聲令下,魏軍便氣勢洶洶地衝殺過來。蜀軍哪還有還擊之力,都嚇得紛紛抱頭鼠竄。馬稷引以為豪的防守計劃不堪一擊。而這也讓諸葛亮不得不改變戰略,退回漢中。
聰明一世的諸葛亮想到這次出師不利,不得不痛心地說:“這次北伐曹魏的計劃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都是馬謖的過錯啊。枉我聰明一世,竟然也有看走眼的時候。”為了安撫人心,他在無奈之下隻好把馬謖斬首示眾。
點|睛|智|慧
諸葛亮的聰明絕頂世人皆知,可就是這樣一個奇計百出的人,也免不了有犯錯的時候,更別說我們普通人了。可見,世界上的人和事不可能十全十美,也正因為他們都有缺憾,我們才會力圖發展改善自身,以求做到盡善盡美。換個角度看,我們在為人處事的時候,更應該保持一顆平常心,因為得失難免,但想要寵辱不驚地對待人生卻很難。智者千慮,尚有一失;但我們普通人在千慮之後,又何嚐會沒有一得呢?也許,這樣想不失為一個調節自身的方法。
§§§第十五章遠水難救近火
老祖宗說話
遠水難救近火
著火的時候,遠處的水救不了近處的大火。
過來人的故事
漢高祖劉邦在位的時候,戚夫人可說是過得風生水起,她自己集三千寵愛於一身不說,就連兒子劉如意也深得劉邦喜愛,大有取締太子劉盈的趨勢。遺憾的是,還沒等劉如意當上太子呢,劉邦就一命嗚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