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輯三 自我修養篇(2)(3 / 3)

青年跟醫生告別後,就回家去參加家庭聚會了。他跟家人很久沒見麵,當天晚上大家邊吃邊聊,很是愉快,直到深夜宴席才散去。當青年回到臥室的時候,已經很累了,他脫下衣服,倒頭就睡。

等第二天早上,青年睡醒後,想起醫生對自己的囑托,便連忙檢查了一下自己的身體。結果,他發現自己的食指血肉模糊。他把家人叫來,想問清楚傷口的來源。家人說:“咱們這是老房子了,經常能看見老鼠。沒準是你半夜熟睡的時候,它鑽進屋裏,把你的手當宵夜啃了吧。”

青年很鬱悶,有人便勸慰他:“您就別傷心了,都說十指連心,要是其他人受了這樣重的傷,肯定早痛得嗷嗷叫了。但是你一點事兒都沒有,少了很多痛苦,這倒挺不錯的。”

第二天晚上,青年因為怕老鼠再來襲擊,連覺都不敢睡了。一整晚,他都點著油燈,跟家人說自己要看通宵的書。到了快天亮的時候,他終於撐不住,趴在桌上睡了過去。幾個小時後,家人打開他的臥室門一看,嚇得大叫起來。原來,青年在睡著以後,手指不小心滑落到了燈油碗裏,手背上的肉都被火燒壞了。

叫聲驚醒了熟睡的青年,他看見傷痕累累的手傷後,十分懊惱。大家都心有餘悸,說:“幸好我們發現及時,要不以你的狀況,整個人被燒著了都不知道,那才叫死得冤枉呢。”青年聽見大家這樣說後,心裏很難受。

幾天以後,他告別家人,重新回到醫生的身邊。他對醫生講起這件事的時候,忍不住痛哭流涕,並說:“開始的時候,別人還會羨慕我感覺不到疼痛。可他們不知道的是,正因為沒有痛的知覺,我就算遭遇到了危險,也不能及時察覺。這樣的人生,是處在生死邊緣的,隨時都會有死亡的可能。”

醫生看見他痛苦的樣子,便不停地安慰他,但心裏卻很明白,青年的生命的確比他人來得脆弱。正因為人們能感覺到疼痛,才能對危險警醒;青年的身體不具備警醒的信號,就算麵對著死亡也會無知無覺,沒有預警就要麵臨死亡的身體,是誰都不願擁有的啊!

點|睛|智|慧

有人或許會羨慕青年不知疼痛的身體,認為這樣會少了很多痛楚,其實不然。他的身體不能感覺到疼痛,才更會把自己置於危險的境地。生命本身就是脆弱的,而作為青年自己,他都無法第一時間意識到自己生命的消逝,這樣的人生,遠比肉體上帶來的痛苦更折磨人。

人們總渴望自由自在無拘束的生活,厭惡生活中的條條框框。但請試想一下,如果生活中少了約束我們言行的東西,就真的是好事嗎?其實,人之所以區別於牲畜草木,究其原因還在於我們多了情、理、法三樣東西。人因為有情,所以懂得珍惜和愛護,才會製定出法律,約定出社會準則,來管束我們的不當行為,保護我們想要守護的人和事。隻有守住了自己重視的東西,我們才能開心地享受人生。

§§§第九章嚴於律己,寬以待人

老祖宗說話

責人之心責己,恕己之心恕人。

以要求別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以寬容自己的心態來寬容別人。

過來人的故事

有個年輕的指揮官在打仗方麵沒有經驗,因為指揮失利,導致了一場戰爭的慘敗。他看著自己手下成千上萬的士兵一個個死去,心中又是淒涼又是歉疚。萬般無奈之下,指揮官隻好隻身逃跑。為了躲過敵人的追捕,他決定穿行沙漠。當時,有個老炊事兵在逃跑時跟他選擇了同一條路。

老炊事兵對指揮官說:“拜托您把我帶上吧,我在部隊裏待了很多年,去過許多地方,就是進入沙漠也能夠辨別方向,我肯定能幫到您的。”

指揮官看著滿目蒼涼的老人,不由得想起在戰場上死去的士兵——他們原本鮮活的生命都是因為自己的失誤才失去的。現在在自己麵前的老人,也是自己的士兵,而他隻要搭把手就能搭救對方,何樂而不為呢?於是,指揮官下了馬,把老人攙扶上去,而他自己牽著馬,踏上了一望無際的沙漠。

剛一進入沙漠,指揮官就傻了眼。眼前到處是金色的沙丘,除了看看頭頂上的太陽,壓根沒有可以辨別方向的東西。老人在一旁堅定地說:“你放心吧,我知道怎麼走出去,一切都交給我。”

指揮官看老人胸有成竹的模樣,便決定聽從他的指引。兩個人在沙漠裏緩慢地行進著,老人還好些,因為坐在馬上,能節省不少體力。至於指揮官,雖然年紀輕,但在炙熱的沙漠裏行走,時間長了,就漸漸體力不支,口幹舌燥。畢竟兩個人都是趁亂逃走的,身上根本來不及攜帶食物和水。

老人便對指揮官說:“咱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呢,得保持體力,不如把馬殺了吧。”指揮官很不舍,因為這是跟隨自己多年的愛馬,但之所以走到今天這步,都是自己的錯誤。他清楚,人命遠比馬來得重要,而這個年老的士兵如果長時間沒有食物和水的話,一定會比自己先倒下。萬般無奈中,他隻好拔出軍刀,一刀了結了愛馬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