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張凡起床的時候就看到院子裏放著的拉車。

不用想這絕對是老爹昨晚趁著他睡覺以後去大隊部借來的。

這個時間,爹娘大哥二哥和李靜都已經下地幹活去了。

由於拿到回城通知的緣故,張凡這段時間可以不用去上工,這也給了他賺錢的機會。

將提前準備好的鐵鍋爐子搬上了拉車,又將栗子和砂子分開裝上車。

最後張凡又從角落裏搬了一袋煤放到車上。

這個年代冬天沒有暖氣,沒有電熱毯,唯一能夠采暖的方式隻有燒煤。

冬天的煤燒不完,都會放在屋簷底下,留到第二年冬天繼續用。

屋簷底下擺放的煤正好在今天派上了用處。

這年頭的農村根本弄不到液化氣罐,想要去縣裏賣炒栗子,最好的方式就是燒煤。

煤炭燃燒效率好,一爐子煤怎麼說也能夠頂一上午使用,這一袋子煤足夠張凡用幾天的了。

收拾好東西,張凡也不再耽擱,拉著拉車就朝著縣裏走去。

李家山不算是特別偏遠的山村,離縣城的距離大概有八九公裏。

不過這八九公裏看似不用,拉著一輛拉車,徒步過去也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

張凡足足用了三個小時才走到縣城,單這一趟就給他累夠嗆。

這一刻,張凡心裏暗暗決定,賺錢了第一時間一定要買頭驢子,單靠人力來拉車,簡直是要累死人。

來到縣城門口,張凡開始選擇擺攤位置。

如今這個年代,擺攤還沒有徹底放開,不少地方還有管控。

如果撞到槍口上,說嚴重點這就是投機倒把行為,這一點張凡心裏非常清楚。

畢竟來縣裏隻是做個小生意,絕對不能夠張揚。

縣中心,學校,醫院,這三類地方被張凡第一時間給拋棄了。

這仨地方太過招搖,大搖大擺的在人家門口擺攤可不是什麼理智的行為。

思來想去之下,縣郊有個水泥廠,這裏是最佳的擺攤地點。

水泥廠離縣城大概有一公裏的距離,人流量巨大。

能夠在水泥廠裏混個職位,那簡直就是人人羨慕的對象。

工作雖然繁忙,但工資那絕對是縣城的頂。

改革開放以後,人們的思想也在慢慢轉變。

很少有人將錢死死抱在手裏,大部分都會選擇拿出去消費,購買一些生活用品,奢侈品。

不少水泥廠的工人都騎著二八大杠,這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身份的象征。

張凡也是抓住了這一點,在水泥廠門口擺攤賣炒栗子絕對賺錢!

很快,張凡就將攤子給支起來了。

一個爐子,一口鐵鍋,鐵鍋裏麵倒上砂子,等待砂子炒熱,把栗子倒進去翻炒就行了。

趕到縣城的時間都已經上午十點半左右了,再加上支攤子,引火燒爐子的瑣事之後。

時間也已經十一點多了,距離工人下班也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

張凡將一半毛栗子倒進鐵鍋中,開始翻炒起來。

不一會的時間,毛栗子的香味就傳遍四周,引來工廠保安朝著這邊望著。

“小夥子,你這毛栗子咋這麼香啊,隔著老遠都聞到了,專門跑過來問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