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為什麼可讀當然是因為它有個性,有魅力。
城市的個性和魅力是我們讀城的向導。
的確,城市和人一樣,也是有個性的。有的粗獷,有的秀美,有的豪雄,有的溫情。因此,就像喜歡品評人物一樣,人們也喜歡議論城市。否則,就不會有那麼多的“城市民謠”但是,也正如有的人個性鮮明,有的人不太出眾,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會受到關注。中國的城市畢竟太多,其中大同小異的不在少數。顯然,隻有那些個性特別鮮明的才會受到關注,因為個性鮮明才會有魅力。
中國有個性有魅力的城市很多。
1998年,廣州的《新周刊》出版了一期專輯,叫《中國城市魅力排行榜》,列舉了他們認為最具魅力的17個城市:北京、上海、大連、杭州、南京、蘇州、武漢、成都、重慶、拉薩、廣州、深圳、珠海、西安、廈門、香港、台北。另外,還列舉了8座“前途遠大”的城市和10座“最值得去”的小城。它們分別是綿陽、張家港、北海、三亞、九江、萬縣、惠州、綏芬河和麗江、平遙、延安、鳳凰、西昌、吐魯番、憑祥、澤當、瑪多、興城。我們知道,到1997年5月,我國共有城市666座。《新周刊》從666座城市中拈出35座來評說,掛一漏萬是在所難免的比方說,一些風情萬種獨具魅力的城市,如昆明、哈爾濱、烏魯木齊等等,就沒能列人;而同為邊疆小城,喀什和伊寧也許比吐魯番更“值得去”。吐魯番當然也是很值得一去的。不過,吐魯番最值得一看的卻不在城內,而在城外,比如葡萄溝、千佛洞、高昌和交河古城等,而喀什和伊寧卻有著作為城市的自身魅力。這其實不能怪《新周刊》。中國有魅力可閱讀的城市實在是太多無論誰來做這個課題,都不可能說全。
1982年,國務院公布了首批24個曆史文化名城。它們是: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蘇州、揚州、杭州、紹興、泉州、景德鎮、曲阜、洛陽、開封、江陵、長沙、廣州。桂林、成都、遵義、昆明、大理、拉薩、西安、延安。1986年,又公布了第二批名單,即上海、天津、沈陽、武漢、重慶、南昌、保定、平遙、呼和浩特、鎮江、常熟、徐州、淮安、寧波、歙縣、壽縣、毫州、福州、漳州、濟南、安陽、南陽、商丘、襄樊、潮州、閬中、宜賓、自貢、鎮遠、麗江、日喀則、韓城、榆林、武威、張掖、敦煌、銀川、喀什,共38個。第三批公布的名單則是:正定、邯鄲、新降、代縣、祁縣、哈爾濱、吉林、集安、衢州、臨海、長汀、贛州、青島、聊城、鄒城、臨淄、鄭州、浚縣、隨州、鍾祥、嶽陽、肇慶、佛山、梅州、雷州、柳州、瓊山、樂山、都江堰、滬州、建水、巍山、江孜、鹹陽、漢中、天水、同仁,共37座。這樣一來,我國666座城市中,就有99座曆史文化名城,是“六六大順”又加“九九重陽”
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這些城市無疑都是極具魅力的。它們的曆史是那樣的悠久,它們的文化是那樣的古老,該有多少故事可以向我們訴說即便“年輕”一點的,如上海,又是那樣的內容豐富不同凡響。然而有魅力的城市卻遠遠不止這些。一些古老的城市,如太原,就不在名單之中。太原的前身晉陽,建於三千年前,曾經做過趙國的國都,也是唐高祖李淵和五代李存勖、石敬塘、劉知遠起兵發家的“龍興之地”,後來被宋太宗趙光義火燒水淹,毀得一幹二淨片瓦無存。現在的太原城,是在晉陽廢墟北麵重建的,也有一千年的曆史,而且有晉詞等名勝古跡,應該說也還是古韻猶存的。另一些新興的城市,如香港、台北、深圳、珠海,如蘭州、長春、大慶、石河子,則又有著另一種氣質和風采。何況還有美麗的濱城大連、廈門,神秘的邊城和田、景洪,幽靜的山城吉首、都勻,崛起的新城張家港、惠州,等等,等等。有誰能讀遍天下城市,閱盡人間春色中國的城市,是讀不完的。
那麼,先匆匆忙忙地說個大概,如何?
中國最有魅力的城市大體上可以粗略地分為八種類型,即古都、名邑、聖地、邊關、濱城、重鎮、商埠、特區。當然,這種分類隻有相對的意義。比如大同,就既是雄踞雁門關外的“塞北重鎮”,又是著名的“煤都”,還是名勝薈萃古跡繁多的曆史文化名城,也是蒙漢兩個兄弟民族和平共處的北部邊關,中原與草原的交通孔道。這樣“身兼數任”的城市實在很多。我們的分類,也隻是為了解讀的方便,鑽不得牛角尖的。
這些城市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西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六大古都。
古都的魅力當然毋庸置疑。作為千年帝國的政治文化中心,它們往往也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所在。盡管這些精華的聚集是皇家特權所致,但聚集本身卻是不爭的事實。這些精華因曆史的積澱而愈加厚重,因歲月的磨洗而愈見輝光。即便它們散落在斷壁殘垣尋常巷陌,流落於街頭,蒙塵於市井,也不會沉淪了它們的價值。因此,這些城市中往往有太多的陳跡可供尋覓,有太多的故事可供傳說,有太多的遺址可供憑吊,也有太多的線索可供遐想。就連那裏的民風民俗,也會有一種古老而悠長的韻味。
名邑同樣有著這樣的文化內涵。所謂“名邑”,無妨看作是資格稍微差了一點的古都。比如江陵,原本就是楚的郢都;大同,曾經是北魏的京城;成都,其實也是當過帝都的。隻不過那些政權或非“正統”(如公孫述的“大成”),或非“一統”(如劉備的“蜀漢”),又沒成什麼大氣候,就擠不進“古都”的係列,隻好屈尊為“名邑”。從字麵上講,所謂“名邑”,也就是“有名的城市”。一個城市,隻要出了一點名揚四海的事情、人物或東西,就有了名氣,卻不一定是“名邑”。比方說,“蘇三離了洪洞縣”,上饒出了集中營,都挺有名的,卻不大好算是“名邑”。這裏說的“名邑”,主要是指那些“曆史文化名城”(包括六大古都在內)。它們都有著極其燦爛的文化和極其悠久的曆史,比如揚州3000年,江陵2600年,蘇州2500年,景德鎮1700年。其中最絕的是紹興。從公元前490年在今紹興城內龍山南麓建城起,2400年間就沒挪過一次窩,實在算得上是城市發展史上的奇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