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是這裏麵有什麼不妥之處嗎?”眼見白阡陌臉色驟變,曹壽不禁也緊張了起來。
白阡陌輕輕歎了口氣,然後接過他手中的逐漸緩緩說道:“江海所以能為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處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樂推而不厭,以其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公主,您何以將這麼一段讀了出來?難道是有何深意嗎?”子心有些好奇的問道。
白阡陌先是衝著子心微微一笑,然後偏頭看向因為這一句話似乎陷入深思的曹壽,溫婉的問道,“對於此段內容,曹公子是何看法?”
曹壽似驚醒一般身子一顫,然後微微頷首說道,“談及看法在下愧不敢當,但是如果說是有些領悟的話到還是有的。”
“公主,究竟這兩句話是什麼意思啊?”子心眼見公主和平陽侯都為這句話變了臉色,所以也十分想了解究竟是怎麼回事。
白阡陌微笑著搖了搖頭,“既然子心你這麼想知道,曹公子,不妨就由你為子心解釋一下這些詞句的意思好了。”
曹壽拱手施禮道,“既然如此,那小臣就獻醜了,其實這些詞句講的是,洋江海之所以能成為百川眾穀之王,因為它善處卑下,故能成為百川眾穀之王。因此,統治天下的聖人想要居於人民之上,必得以謙卑的言語來取得人民的信賴;想要人民站出來,那麼聖人必得把自己退到後麵去!因此,聖人處在上麵而人民不覺得有沉重的壓力,站在前頭領導而人民不覺得有妨害!這樣一來,天下人都樂意推戴他,而不會厭棄他;這是因為聖人不與人相爭,因而天下人沒有人能與他相爭!子心姑娘可明白了?”
子心點了點頭然後又搖了搖頭,“其實平陽侯您講的非常詳細,但是子心天資愚鈍,所以才聽的迷迷糊糊的,真是讓您見笑了。”
“沒關係,畢竟這些詞句是警示那些身居高位之人,子心姑娘你不懂也是不要緊的。”曹壽適時的解除了子心的尷尬。
白阡陌放下手中的竹簡,然後凝望著曹壽,“想必你也應該猜到點什麼了吧?”
“不瞞公主,其實小臣也隻是略微猜到一些而已,這些內容應該跟梁王有些關聯是嗎?”曹壽略一沉吟之後才慎重開口。
“曹公子果然聰明,隻可惜你無心為官,否則定能幫父王分擔一些憂愁。”白阡陌似誇讚又似感歎的說道。“其實父王也算得上一位好君王,隻可惜他猜忌心太重,難免就會犯一些小錯誤,錯殺幾個深受人民愛戴的忠臣,常言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因為父王身居高位,所以更容易引起民眾的注意,但是皇叔就不太一樣了,他隻是個王爺,隨便做點好事都會得到大家的愛戴,但是背地裏做些別的什麼也就沒什麼人去注意了。”
“公主的意思是擔心梁王利用民心搶奪天下?”因為事關重大,所以曹壽說的都很小聲,勉強可以讓白阡陌聽到而已。
白阡陌憂慮的點了點頭,“不是沒有這個可能,畢竟父王此次大膽的破了長子繼承王位的先例,難保皇叔他不會起歪心,你也明白太子還尚且年幼,他的勢力也十分單薄,根本無法有什麼大作為,如果皇叔他再繼續招兵買馬下去,那日後必然後患無窮啊!”
“但是公主,既然梁王他現在急著動手,會不會根本沒想那麼深遠呢?”曹壽聽著駭然。
但是白阡陌卻搖頭歎氣,“曹公子,剛說你聰明你怎麼就犯起了糊塗呢?你設想一下,我皇叔他招兵買馬也並非一日兩日了,手下謀士沒有一千也有半百,正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上一個諸葛亮,他們那麼多人難道還會犯這種毫無打算的錯誤嗎?”
“公主的意思小臣明白了,但是諸葛亮……是誰?”曹壽思索了半天也沒從他讀過的任何典籍中看到過這個人的名字。
“諸葛亮是……”白阡陌這才意識到自己說錯話了,此時離三國時期那還遠著呢,於是隨口敷衍道,“他隻不過是一個很聰明的人而已,不值一提。”
“那麼以公主之見,梁王那邊究竟是何打算呢?”曹壽見公主說那個人不值得一提,也就沒再追問什麼了,本來他也就不是一個愛好追根問底的人。
子心見公主跟平陽侯都在談論一些大事,深知在這裏也有點礙事,於是適時開口道,“公主,說了這麼久的話,您跟平陽侯一定渴了,奴婢先下去準備些差點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