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1章 二十四 對話(1 / 3)

說起來,老唐也是個倒運的家夥,當過兵,種過田,上過班,做過生意,本來一路上有許多上進機會的,都陰差陽錯的給他放過了,在社會進步飛快的情況下,很有些每況愈下的感覺。

不過他一些交好的同學,戰友,同事,還是有挺多人上進的,五嶺財政局的當家人陳太文就是其中的一個。

想當年,老唐和陳太文是同班又同桌的小學同學,關係挺鐵,他們這班人上學的時間都晚,十四歲了才高小畢業,有些懂事了,按理說,老唐有困難找上他,應該是可以的,隻是老唐是那種好麵子的人,往往是自家和人家的相差大了,就不會再往上靠,沒意思。

老唐當兵時,在部隊裏表現得好,但因為文化低,直接提幹沒希望,團裏的領導推薦他到大學裏當工農兵學員,這人臉皮薄,怕文化低,被別人笑話,便放棄了,失去了人生最好的一次機會,後來又有幾次也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從手上溜走。

陳太文則相反,幾乎每個可以抓的機會他都抓住了。

他文化比老唐高點,老唐高小畢業後在五嶺磚瓦廠當了兩年臨時工,然後當了六年兵,陳太文則在七十年代初被五嶺化工廠招了工,從工人,班組長,車間主任,副廠長,廠長,一直幹到廠委書記,八十年代調到政府部門,起初是區工業局副局長,局長,副區長,區長,副縣長,縣長,縣委書記,然後被調到五嶺市財政局當局長,最近已經兼任了黨組書記,一路順順當當,差不多是按兩年三年一級的速度往上爬著,算得上是五嶺本地的地頭蛇。

自從本土派的老書記劉煥被調到省人大養老後,陳太文也失去了最大的靠山,一般人都認為,這人到了這一步,差不多就到了頂點了,再要進步,差不多就要熬資曆了,退休前能混個人大,政協之類的養老,是可以預見的前景。

但唐淩雲卻知道,這人的仕途遠不止這麼一點,差不多從九八年的政改開始,更加的突飛猛進起來,副市長,代市長,副書記,後來被調到省內的一個重工業市當市長,市委書記,到唐淩雲重生前,陳太文已經是省會星城的一把手,省委常委,在省內是響當當的人物。

至於他曾經和老唐是小學的同班同學的事,也就是老唐無聊之餘的一個談資,兩者間地位相差太大,根本搭不上話。

照原來的軌跡,兩人是沒什麼交集的,隻是唐淩雲這一年多一搞,家裏的情況大有改善,如今唐家假假也有百萬家財,有錢人,也不知怎麼就搭上了線。

陳太文見到老唐還是蠻熱情的,局長夫人親自端茶拿水果,唐媽和她也聊得來,很是親熱的樣子。

但唐淩雲看他的神色,很是疲倦,莫非在外麵犯錯誤犯多了,體力不支?財政這口子,是個有實權也有油水的衙門,唐淩雲有個表哥後來就分到市財政局,照姑姑的講法,工資基本不用,花的錢都是人家送的紅包,這也不是什麼特例,大家都拿,你不拿就是不合群,就要準備OUT。

至於“酒精考驗”“喝壞黨風喝壞胃”,是最正常的表現,各個部門就指望著它及時撥款維持呢,不止下麵搞這一套,各省市不也在京城設了大大小小的駐京辦,跑“部”前進,要得罪了財政,有得你受,該撥的不撥,非得撥的少撥,再麼遲撥,任你書記縣長孫猴子般的本事,也跳不出如來佛的手掌心。

老婆嘛,基本不動,外麵小妹子多的是,盡管犯錯誤就是了,陳局長四十五六,正當年輕力壯之年,不可能沒犯過。

“老陳,前段時間你去哪裏出差了?老找不著人釣魚。”老唐呷口香茶笑嗬嗬的問,唐淩雲不在家的這幾個月,老唐過得不要太爽,電腦房的生意不愁,日進鬥金,又請了人,事也不忙,注意收錢就行,這還是小事,也不曉得下麵幾個鄉裏的頭頭腦腦怎麼曉得他和財政局的陳局長有關係,通過他曲線救國,經常被拉出去吃吃喝喝,釣魚打獵,沒的受了一把眾星捧月的風頭。

“去山東考察”陳太文擺擺腦袋,一副往事不堪的樣子。

“山東?一般不都到深圳這些南方城市考察嗎?旅遊吧。”老唐也不求著他什麼,說起話來也沒什麼顧及。

“倒是到濟南轉了一圈,發了點紀念品,等會兒你拿點回去,這次主要是去諸城,天天下企業調研,跑得人累死了。”陳太文倒也認這老朋友,不以官腔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