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三則
孟子曰:“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裏之城,七裏之郭[1],環而攻之而不勝。夫環而攻之,必有得天時者矣;然而不勝者,是天時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堅利也[2],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親戚畔[3]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以天下之所順,攻親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戰,戰必勝矣。”(《公孫醜下》)
【注釋】
[1]郭:外城。
[2]池:城外的護城河。兵:兵器。革:甲胄。
[3]畔:通“叛”。
孟子曰:“桀紂[1]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與之聚之[2],所惡勿施爾也[3]。”(《離婁上》)
【注釋】
[1]桀:夏代暴君。紂:商代暴君。
[2]所欲與之聚之:人民所希望的,替他們聚集起來。
[3]惡(w):討厭,憎恨。施:加。爾也:如此罷了。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滕文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