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章 相互掣肘(1 / 1)

徐愛黨牽頭負責的項目推廣宣傳經費,在李愛國的橫攔豎擋下,最終被國企的領導班子否決了。會議結束後,淩風跟在兩人身後,聽到李愛國冠冕堂皇地對徐愛黨說,“太遺憾了。”

事後,因為項目內容確實吸睛,國企決定啟動其它經費支持這個項目。徐愛黨老奸巨猾,心裏非常清楚李愛國在其中起了什麼作用。雖然項目最後成功啟動,但是梁子是結下了。

年終,技術人員表彰大會即將召開,因此,前期推薦評選工作也如火如荼的開展。淩風主抓這部分工作。她認真研究了候選人的申報資質、申報獎項,通過綜合對比,三個角逐最高獎項的技術人員脫穎而出。其中一人是徐愛黨培養多年的業務骨幹。

說實在的,這種評選,在實力旗鼓相當的時候,人情分也很重要。就像觀眾觀看跳水比賽,伏明霞和郭晶晶作為世界級頂尖選手,水平其實不分伯仲,非要分出金牌、銀牌,評委評判的另一約定俗成的規定,其實就是看“眼緣”。伏明霞多次參加國際大賽,積累了很多人氣,評委也很喜歡她的沉穩大氣,揮灑自如,特別是跳水後的嫣然一笑。而郭晶晶作為新秀,雖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和實力,但是過度的求勝心也讓她過於緊張,表情嚴肅。此時,大家更願意欣賞,而不是比較。所以最後,伏明霞勝出。

淩風作為評判組的牽頭人,此時也在衡量。她覺得沒有理由不選徐愛黨培養的業務骨幹,業務方麵參加過國家級、省級大賽,並且屢次獲獎。應該說超越了另外兩名競爭者,但是積極參加黨建活動方麵確實遜色。因為有老徐的緣故,淩風的評選天秤傾向了老徐精心栽培的業務骨幹。評選組成員也都投了這票。

結果,李愛國急眼了。如果內心就對一件事作出否定和抵觸,那麼之後所有的行為都會以“阻止”和“打黃”為目的。

李愛國麵對麵地質問淩風,“他哪裏優秀了?他不是老徐培養的麼?他就比那兩個候選人好?你們評委組什麼標準?投票了麼?”

對於本職工作,淩風向來胸有成竹,從報送材料到綜合比對到公開公示,她每個環節都做到了。“眼緣”分也是評委組共同打的,誰不願意做”順水推舟”的人情?

正因為各環節滴水不漏,讓李愛國絲毫找不出漏洞,即使李愛國暴跳如雷也無濟於事。重拳打在軟棉花上,受傷的是施重拳的人。

李愛國發揮了書記的力量,以“正義者”的身份找到國企的紀委部門,技術獎項最終審核部門,反映“情況”。

結果是豁攏一圈兒,也未對評選結果造成任何更改。因為根本沒毛病。沒毛病的事非要找出錯誤,那能說明什麼?

淩風的口碑在李愛國幼稚的行為下,有所下滑。特別是在不了解事實真相的部門領導那裏。

本來可以兩全其美,互相成就的事,偏偏要相互掣肘,相互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