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輯四 交友與讀書(6)(1 / 3)

飽暖人所共羨,然使享一生飽暖,而氣昏誌惰,豈足有為?饑寒人所不甘,然必帶幾分饑寒,則神緊骨堅,乃能任事。

心得

“一生快活皆庸福,萬種艱辛出偉人。”重點在後一句,一個傑出人物的成長,必然伴隨著汗水和艱苦,正如一首歌唱的:沒有誰能隨隨便便成功!

有周濟世人之心,但沒有錢,可以嗎?答案是肯定的,濟世之事不在財,而在心,有心助人,就一定能做到。尤其不要總是想“等我有了多少錢時,我一定要如何如何”,有心行善,隨時都可以。

“一室閑居,必常懷振卓心”,這句話,宅男宅女們最要注意了!“振卓”,就是振作、奮發,獨居或閑居的時候,最容易精神萎靡,所以一定要自我振作,這樣整個人才會有生氣。

“周公”是古人經常提到的一個標誌性人物,周公地位極高、功勞極大,卻從不驕傲自得,所以其他人就算再有才華,又有什麼好狂的?“顏子”是孔子的學生顏回,學問最得孔子讚賞,卻依然虛懷若穀,學習不知止境,所以我們又怎能自得,以為自己已經學富五車了呢?這兩個例子正是毛主席講的“虛心謹慎、戒驕戒躁”啊!

“飽暖人所共羨……”一句,體現了古人一貫的態度:溫室裏的花朵不耐寒霜,沒吃過苦的人成不了大事!所以,年輕人一定不要把一時的吃苦當成受罪,也一定不要怕吃苦,吃苦是成功者一道必經的磨練。

愁煩中具瀟灑襟懷,滿抱皆春風和氣;昧暗處見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

勢利人裝腔做調,都隻在體麵上鋪張,可知其百為皆假。虛浮人指東畫西,全不向身心內打算,定卜其一事無成。

不忮不求,可想見光明境界。勿忘勿助,是形容涵養工夫。

數雖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數亦難違;變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無失,變亦能禦。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相人者,不難以一望而知。善是吉星,惡是凶星,推命者,豈必因五行而定?

心得

修養身心是最好的勵誌工夫,向上的力量要往內心裏求。“愁煩中……”這一句不僅道理說得非常棒,文字也很優美。在人生不順、愁悶煩擾中,依然能保持一種瀟灑心態,那麼整個人就會是一片春風和氣,心胸開闊,淡定自若,這樣一種境界,真令人向往!當人生徘徊、前途黯淡不明時,仍然能看到世界光明的一麵,那就好比在心裏點燃一盞燈,整個人就像青天白日一樣開闊、明亮、充滿希望!

“百為皆假”,所有行為都是虛偽、做作的。“虛浮人”,即膚淺、浮躁的人。“卜”,料定。

“不忮不求”,忮,嫉恨;求,貪求。“勿忘勿助”,出自《孟子》:“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長也。”“忘”就是忘記、忽略;“助”就是幫助生長,即揠苗助長的意思。在這裏,“忘”和“助”是一枚硬幣的兩麵,一麵是太不關心,一麵是太過關心,急於求成。

“數雖有定……”,“數”是運數、天命,“理”是道理、法則,反映的是古人的一種宿命論認識。整句話差不多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意思。“變固宜防……”,“變”是變數、變化,“常”是常理、基本規律。意思是說,人要看到事物有變化的一麵,要預防意外的發生,但更重要的還是遵循基本規律,以不變應萬變。發散開來,這個意思就是:雖然可能動車出軌、地震塌樓,但活著的人仍需要繼續前行,一邊加強防災安全預防,一邊安心生產生活,而不能放棄生活、坐等世界末日。

“和為祥氣,驕為衰氣……”一句,表麵講的是相麵,其實表達的是人要自我修養。一個神態平和的人,必定心態健康,生活沒有憂慮或者有憂難也不放在心上;而一個滿臉驕奢味道的人,遲早肯定會出事,即衰敗之相。這些表象是相麵人作出判斷的依據,其實也是作者提醒我們要警惕的。品性和精神狀態,預示著一個人的未來,一個成天焦慮、憂心忡忡的人,做什麼事都不容易成功,而一個平和沉穩中帶點喜悅的人,做什麼事都順風順水,甚至逢凶也能化吉。

人生不可安閑,有恒業,才足收放心。日用必須簡省,杜奢端,即以昭儉德。

成大事功,全仗著秤心鬥膽。有真氣節,才算得鐵麵銅頭。

但責己不責人,此遠怨之道也。但信己不信人,此取敗之由也。

無執滯心,才是通方士。有做作氣,便非本色人。

心得

“放心”,就是放任乃至有點自暴自棄的心理,“收”就是約束。好比一個年輕人,有一份喜歡的工作或事業,那麼他就不會生出放任的心思;反之,如果總是沒工作,前途焦慮,就很容易生出自暴自棄之心來。解決的方法就是找一份“恒業”,可以是一份工作,也可以是一項愛好,一件能投入進去的事情。

“杜奢端……”,“杜”是杜絕,“昭”是光大、顯揚,“儉德”就是儉樸的美德。

“秤心鬥膽”,秤砣是沉實的,鬥是肚量大的,是說心要像秤一樣踏實,膽略要像鬥一樣大。

“但責己不責人……”,“但”是“隻”的意思。

“無執滯心……”一句,“執滯”,固執、偏執或者拘泥;“通方”,“通”是通達,“方”是方正,即正直。通和方,接近今天常說的圓和方,其中“方”是根本,“圓”是靈活變通,太固執的人就會在“圓”上失分。

耳目口鼻,皆無知識之輩,全靠著心作主人;身體發膚,總有毀壞之時,要留個名稱後世。

有生資,不加學力,氣質究難化也;慎大德,不矜細行,形跡終可疑也。

世風之狡詐多端,到底忠厚人顛撲不破;末俗以繁華相向,終覺冷淡處趣味彌長。

心得

“名稱後世”,即名聲流傳後世,意思是“雁過留聲、人過留名”,但這種“名”不在於名氣大小,而在於名聲美好,即人的“美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