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刀,亦或是劍,百兵各有所長,各有千秋。
文竹先生自那一刀過後,從此便是消失在天地間,世間也鮮有他的消息。不少人都說,道家少了一分戰力。
佛子也在世間講佛,沿途傳教佛法。
一路上見識了不少,不過最讓他吃驚的是,廟裏那位掃地僧居然有這麼一段過往,說來也夠悲涼了。
一個煎熬了一千年,另一個想了一千年,到頭來終究還是死了一個。
佛子來到一處人家,敲了敲柴門,“可有人在家否?小僧前來討一口水喝。”
好一會兒都沒見人開門,佛子轉身就要走,那破舊的房門才緩緩打開,一個眉清目秀的女子遞出一瓢水。
佛子伸手接過,笑道:“多謝施主。”
“大師不必客氣,一碗水而已。”
其實對於佛子來說,一千年不吃不喝都沒有任何問題,但他自封一身修為,倘若悟不出完整的他心通,那封印便解不了。這是他給自己定的規矩,也是修習佛法的必由之路。
隻有經曆了世間紅塵,才能從紅塵中感悟因果,感悟佛法。
“施主對佛有何種看法?”
女子笑著答道:“無非是求個心安罷了,世間拜佛的人那麼多,也不見得哪個能真正實現心中所想。”
的確,求佛的人很多,卻無幾人能真正實現心中願望。
“施主看的透徹。”
“一位公子教的,小女子覺得有理,便記下來了。”
“那位公子如何教的?”
女子想了一會兒,畢竟那位公子講的話,字裏行間都透露著對佛的不滿與否定,但那些話卻是有理。
“公子說,父母本是在世佛,何須千裏拜靈山。”
佛子隻是笑著,說道:“應當如此。”
佛子的反應倒是讓女子沒想到,以為他多少會爭論一番。
“人生在世,理應孝字當頭。”
留下這一句後,佛子又踏上了路途。
一隊接親的隊伍攔住了佛子,在他們看來,結親之時遇見和尚是一個很好的兆頭,說明自己遇見了一位充滿慈祥與智慧的人。
佛子見推辭不掉,隻好跟著一同前往,倒是沾了不少喜氣。
說是接親之時不能掀開新娘的紅蓋頭,可眼前的書生倒是不管這些禮節。
“娘子好看!”
一句話引得眾人哈哈大笑,佛子也跟著笑著。
女子頓時羞紅了臉頰,趕忙蓋上蓋頭。
書生給眾人都發了喜錢,知道佛門不碰錢財,於是從屋內拿出一個大白饅頭。
“小師父吃著!”
“有勞新郎子掛念了。”
佛子一路跟著書生回到了城中,路上倒是有不少人鬧婚,書生也是笑著回應著。
畢竟接親隊伍龐大,新郎子還騎了一匹白馬,看著就價值不菲,想來也是大戶人家。
進了府內,才發現早已站滿了人。
令佛子沒想到的是,屋子內還有不少剛剛化形的小妖,一些活了百年的妖修也不在少數。
不少妖修也發現了佛子,一時間佛子倒是聚集了不少仇恨。佛子也不搭理那些小妖,自顧自的跟著新郎走到府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