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下學宮的學子及一眾夫子們看著被打落雲端的成海,內心暗自慶幸,想著沒能做掌教真人的弟子也還不錯了,至少不用抄一百遍《論語》。
隻是道教逐鹿書院內,一位渾身散發紫氣的男子緩緩睜開雙眸,那男子的歲數比張平安和成海都大,但似乎也大不了多少。
男子渾身布滿了陣紋,仿佛他站在何處,何處便是陣基,而他便是陣眼。
“又是一教天驕,看來我的對手還挺多,隻是不知道能在我手中堅持多久。”
眼前的年輕男子修為也是化神,隻是不曾出世,並未被世人所了解,如今便是徐聞傾盡道教資源所培養起來的天驕,盼望著他能在百宗大比中能為道教多添幾分氣運。
在大應王朝之內,光誌遠被帶入皇帝禦書房內,而陳峰周圍還站著三位大臣。
光誌遠不慌不忙的下跪行禮,口中還喊著吾皇萬歲。
身著黃袍的陳峰不怒自威,眼神冷漠的看著跪在地上的光誌遠,說了句平身。
“光誌遠,你可知朕召你前來所為何事?”
光誌遠起身緩慢說道:“陛下召我入宮其事有三。其一,為大應如今狀況;其二,想知道天下是如何評判陛下;其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為南蠻亂軍。”
陳峰聽完也是微笑的回應著,“難道你不知聰明的人一般都死得快嗎?”
“為黎明百姓計,死而無憾。”
陳峰身旁的三位大臣看著光誌遠,也是頻頻點頭,投向讚許的目光。
“既然如此,你便跟朕說說,大應往後該當如何?”
“大應看似風平浪靜,可暗地裏始終都有遼人與慶人之分,其中鄉野更是如此。若是想要徹底消除這舊國差異,也不是一朝一夕便能看到成效的。”
這些問題陳峰又何嚐不知,如今朝堂之上陳峰給足了遼人麵子,可那些臣子們依舊會跟陳峰叫板,陳峰也不好發作,不然先前的努力都將化為烏有。
“可與與遼人通婚,統一度量衡,貨幣,文字等,陛下應當以身作則,如今陛下後宮依舊是舊國時的妃子們,為何不納入幾位遼人?底下官員以及百姓多多少少也會效仿陛下。給足遼人亡國的尊嚴,才能緩慢消除這些困難。”
季明凡也想過這類做法,隻是有不少女子依舊保留著對故國的感情,西遼人的骨氣依舊未被磨滅,甚至有些女子不肯嫁於慶人。
在他們看來,陳峰之所以能坐上這個位置,還是趙謙所讓,他們認為西遼還沒有輸,便是一直抵抗大應王朝。
但也有少數人安於現狀,故國已亡,再如何努力也無濟於事,哪怕遼人反抗,下場恐怕不會太好。
“你所言的確有理,朕會考慮通婚一事,至於天下人如何看待朕,朕已有些了解了。”
光誌遠還未曾說話便是先跪倒在地上,而後說道:“哪怕陛下將農書修築得再好,將賦稅降得再低也無濟於事,世人都會記得陛下的皇位是趙謙所讓,史官也會在史書上留下這一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