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人人皆有佛性,學佛就是為了成佛(1 / 2)

契此昏倒在地,鼻息全無,眼看著沒有救了,慌得張重天手腳哆嗦,不知如何是好。竇氏更是沒了主意,隻是癱坐在兒子身旁,痛哭流涕,呼天搶地。幸好,契此的舅舅還算冷靜,用食指將契此口中的糍粑、兔肉全部摳了出來,又灌了他一些涼水,契此一聲呻吟,總算呼出了一口氣。

說來,小契此這次昏死有些莫名其妙,不知究竟是糍粑噎的,還是兔肉過敏,反正活過來就好。

經過這次死去活來的折騰,張重天夫婦心裏更加明白了,小契此就是他倆的命根子,若是兒子有個三長兩短,他們夫妻準會瘋掉的。

兩個月之後,竇氏發現自己又懷孕了,心裏很是猶豫,若是再生個女兒還好,倘若是生下了親生兒子,那麼,自己是不是還能像以往那樣疼愛契此這個抱養的兒子呢?再說,契此會怎麼想呢?

竇氏被苦惱困頓得好幾個晚上無法入睡,就決定到嶽林寺燒香,求佛菩薩給自己一個明示。

第二天早飯後,竇氏梳洗打扮了一番,剛要出門,契此發現了,非要跟著去不可。竇氏不忍拒絕兒子,就帶著他一同過江,前往嶽林寺。

他們娘倆進得山門,首先到大雄寶殿給佛祖釋迦牟尼上香。竇氏拈起三支香,在長明燈上點燃,插在香爐裏,然後在蒲團上磕了三個頭。在母親燒香拜佛的整個過程中,小契此一直目不轉睛地注視著高高的須彌座上的佛像,眸子裏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采……

竇氏禮拜完畢,發現兒子注視著佛像發愣,便推了他一下,說道:“兒子,怎麼不跟著娘親磕頭?”

小契此不答反問:“娘,他是誰?我怎麼好像見過他呢?”

竇氏告訴他:“這是釋迦牟尼佛。佛無所不能,無所不曉,能消災增福,保佑人們長命百歲。所以,兒子,隻要你見了佛像,就要向他磕頭禮拜,祈求佛祖保佑你萬事順利,大富大貴。”

小契此卻說:“娘,佛的模樣和人差不多,我好像和他很熟悉。我長大了也要做佛,就做釋迦牟尼這樣的佛。”

竇氏聞聽此言,驚得渾身直冒冷汗!她生怕兒子褻瀆了佛祖,遭到天譴,摁住兒子的腦袋,要他趕緊跪下懺悔,請求佛祖原諒。小契此卻無論如何也不肯,他居然說:“既然佛跟人長得一模一樣,我就能做佛,就要做佛。”

竇氏奉佛極為虔誠,見兒子三番五次說要與佛祖比肩,又驚又怕又生氣,不由得揚起巴掌,向他的腦袋打去……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

大雄寶殿門外一聲佛號過後,閑曠禪師走了進來,對竇氏說道:“竇居士,佛門清淨之地,你如何能怒火衝天、動手動腳呢?”

竇氏趕緊向閑曠禪師合十鞠躬,說道:“民婦是因為氣急了,忘了佛門規矩,請方丈和尚原諒。”

“一個小孩子,你何必與他動氣呢?”

“大師,您不知道,這孩子不知天高地厚,竟說長大了也要做佛。”

“嗬嗬……”閑曠禪師笑過之後說道,“說得好,說得好!童言無忌,直指本來;童心無染,真如宛然。”他又轉向小契此,說,“契此、契此,你莫忘今日之言,將來成佛作祖,要像釋迦牟尼一樣教化眾生。”

竇氏困惑地說:“大師,你怎麼也和小孩子一般見識,把他的兒戲當成真的呢?”

閑曠禪師正色說道:“一切生命皆有佛性,人人都能得道成佛,這是佛祖釋迦牟尼在經書中親口所說。我們學佛,就是為了將來做佛呀。隻要發起菩提心,勤修戒定慧,就能明心見性,頓悟真如……”

這些佛理不算高深,但也已經不是竇氏這種求佛護佑、祈福消災的民間信仰所能理解的了。所以,就算閑曠禪師說得天花亂墜,她也隻能聽得懵懵懂懂。她身子雖然站立在閑曠禪師跟前,心思卻一直係在兒子身上——她眼睛的餘光,就像掛在小契此的腿腳上一樣,他走到哪裏,就緊緊跟隨到哪裏。

小契此被大殿東西兩側栩栩如生的十六羅漢塑像所吸引,跑過去一一觀看。

這十六尊羅漢,以賓頭盧尊者為始,受佛的敕令,永遠住世,隨緣顯化,濟度眾生。

契此停留在一尊麵目清秀可親、神態天真可愛的羅漢像前,像是撓癢似的,伸手去摸他的腳丫子,嘴裏還念著即興自編的兒歌:

小羅漢,樂嗬嗬,你是兄弟我是哥。

兄弟在家陪母親,哥騎竹馬遊列國。

竇氏聽到兒子又在與羅漢聖僧稱兄道弟,不禁大驚失色,訓斥道:“契此,不許胡說八道!”

契此卻說:“娘,你再給我生一個小弟弟吧。小弟弟能和我一塊兒玩,比這個光會坐著的羅漢弟弟更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