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障赤衛隊向市中心開進的道路暢通,“阿芙樂爾號”的當務之急就是控製尼古拉耶夫橋。很快,“阿芙樂爾號”就起錨,駛向大橋。水兵們輕而易舉地就擊退了敵人薄弱的防守,順利占領大橋。
天亮後,忙碌了一整夜的革命水兵們迎來了嶄新的一天。11月7日上午10點,“阿芙樂爾號”上的電台莊嚴地向全世界宣布了革命軍事委員會已經掌握政權,並播發了列寧起草的《告俄國公民書》。
然而,窮途末路的敵人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們以冬宮為據點負隅頑抗。因此拿下冬宮就成了革命成功的標誌。“阿芙樂爾號”也迎來了它的第二個任務:發出攻打冬宮的信號!
接到命令後,別雷舍夫政委帶領“阿芙樂爾號”上的水手們馬上著手準備著。當天晚上的9點40分,別雷舍夫政委果斷下令:
“艦艏炮,準備!”
隨著“喀嚓”一聲,152毫米口徑的空包彈被推入炮膛。此時的艦船上鴉雀無聲,大家都在默默地等待著別雷舍夫政委的最後命令。
“放!”
隨著別雷舍夫政委的一聲令下,“轟!”地一聲,“阿芙樂爾號”發出了一聲震天撼地的巨響,夜的沉默就此被打破。刹那間,四周的大炮爭先恐後地“怒吼”著,一顆顆炮彈呼嘯而過。“阿芙樂爾號”的一聲炮響後,起義的隊伍如潮水般從四麵八方湧向了冬宮。
任務“完成”後的“阿芙樂爾號”也不甘心觀戰,迅速加入了戰鬥,它不斷地用炮彈轟擊著冬宮,巨大的宮殿地震般地顫抖著。頃刻之間,整個冬宮內外變成了一片火海,十月革命就此展開……
又是七年過去了,1924年,列寧逝世,為了紀念這位偉人,彼得格勒改名為列寧格勒。老邁的“阿芙樂爾號”雖然繼續跟隨波羅的海艦隊駐紮在此,但卻不再執行戰鬥任務。其實從1923年起,“阿芙樂爾號”就已經被正式編入了波羅的海艦隊的訓練艦支隊,成為主要培養指揮幹部的場所。然而,“阿芙樂爾號”卻並未因此而銷聲匿跡。
1941年,隨著德國法西斯悍然入侵蘇聯,列寧格勒遭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機。9月9日,波羅的海艦隊突然接到命令:全部艦炮集中火力支援列寧格勒重要地段的守衛部隊。老邁的“阿芙樂爾號”在這場血與火的戰鬥中又重現了它的輝煌。
由於此時的“阿芙樂爾號”已經太老,艦炮的射程遠遠夠不到敵人。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水兵們含著熱淚把艦上的主炮一門一門地拆下,組成了一支共九門火炮的“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而此時“阿芙樂爾號”上,隻留下了一門艦炮和一個炮兵班自衛。
“波羅的海艦隊獨立特種炮兵連”隱藏在森林背後,瞄準在泥濘中掙紮的德軍坦克,沉穩地射擊著。而停泊在港口的“阿芙樂爾號”卻抵擋不住德軍的狂轟濫炸,“轟!”的一聲被擊中,緩緩地沉入了海底。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阿芙樂爾號”巡洋艦彈痕累累的艦體從波羅的海平靜的水麵下被打撈了出來,並進行了船體修複,“阿芙樂爾號”又一次出現在人們眼前。
【酷評】
有個段子:一位年輕人眉飛色舞地向一位垂暮之年的老人訴說他的生活多麼美好,最後不無惋惜地指出老人無法享受這種美好。老人平靜地問,年輕人,我也年輕過,但你老過嗎?
“阿芙樂爾號”有過燦爛的青春,但和人類一樣,不可避免地會老去。不過,“阿芙樂爾號”老去時也曾煥發青春,為我們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幕。正如那句名言一樣,每個人都會老去,但當老時,不要因年輕時碌碌無為而懊悔,這才是圓滿的人生。
§§§第六節米引發的故事
戰爭給人們帶來的始終隻有災難。“一戰”期間,日本本州島中部臨海的富山縣一片荒涼,沒有牲畜和家禽的鳴叫,也沒有人們的笑語歡聲,整個縣都死氣沉沉的。
待在家中的老人和孩子,麵有菜色,沒精打采;頂著烈日在地裏辛勞了一天的女人們,早已精疲力竭,卻還得挎上籃子去挖野菜回來充饑;為了養家糊口,男人們早早就去了北海道漁場打魚,但是能打到的魚卻越來越少,有時候出去一整天,一條魚都打不到,這樣一個月下來除去自己的夥食費,根本就掙不到什麼錢。因為戰爭的爆發,米價一直暴漲,原本隻賣一角二分的米到了1918年的8月份,已經漲到了三角八分。如此昂貴的大米,讓普通人家根本負擔不起。買不起米,人們隻能挖野菜充饑,然而,等到有一天野菜吃完了,魚也打完了,這些苦命的人們又該以何為生呢?
為什麼日本這個到處產米的國家會突然之間缺米呢?原來,此時的日本正處於向工業社會轉變的時期。那些落後的、仍然處於小農生產方式的農業完全跟不上工業的發展。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城市的擴大,非農業人口的增加,大米供應量開始出現嚴重的短缺。正所謂“物以稀為貴”,供應量一少,米價自然就被抬高。麵對這種社會現象,日本政府不僅不去想辦法調整和加強農業生產,反而不斷地征調大米以供它對外進行武裝幹涉和侵略。隨著軍隊征調大米數量的不斷攀升,那些狡猾的米商和地主們趁機囤積居奇,哄抬米價,讓原本已經不便宜的大米變得更加昂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