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之中。
崇禎好不容易才穩住了情緒。
“大明王朝,當真不會被曆史所遺忘,當真不會被百姓所唾棄?”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是古人皆知的道理。”
“大明王朝辜負天下百姓,甚至連一口飽飯都沒有讓他們吃,這才使得他們不得不走上了造反的道路,這是朕的不稱職,也是大明王朝的不稱職。”
崇禎心中萬分自責。
大明辜負了百姓。
可是,天下百姓卻並沒有將其遺忘。
不僅沒有,反而記住了大明所做的一切。
原來不論好壞,總有人看在眼裏邊。
人在做,天不一定在看,但是,天下百姓的眼睛是雪亮,所有的一切,不論好壞對錯他們必然是心中有數。
“陛下之後,大明王朝會走向沒落,可是,華夏子孫的精神卻並沒有被這一場大火燒毀,天下百姓骨子裏流淌的華夏血脈,並沒有因為這一場戰亂而消糜。”
“滿人入關,一路攻城略地,屠殺百姓,燒毀城池,簡直就是滅絕人性,說起此中之事,無一不是淚水縱橫!”
崇禎雙手緊握成拳,周然剛才所說,一字一句都在他的眼前閃過。
淚水奪眶而出,可是這一次卻是悲痛與無奈。
大明王朝之後就是華夏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大清王朝。
少數民族入關,要在中原土地上建立王朝。
在華夏民族的曆史上,並不是沒有出現過。
可是,無一不是殺戮滔天,鮮血橫流白,白骨累累。
“可是……”
周然微妙的一個轉折,讓崇禎心中一顫。
“可是,無數忠義之士,其正直,忠誠劣性,卻足以照亮日月,足以撼動山川!”
崇禎並沒有說話,周然沉默片刻之後問道。
“陛下可知,華夏民族的英雄氣節早已刻入骨,任何朝代都不缺乏像於謙一般的英雄人物,於謙守住了土木堡,讓大明王朝走到如今。”
“華夏,有千千萬萬個於謙。”
“李自成兵敗,滿軍驅趕李自成,一路來下,滅了南方政權,為了更好的統治中原土地,本人實施酷刑,要求漢人剃發。”
“華夏兒郎,豈能不知,這是對華夏的恥辱,堂堂七尺男兒,想讓他們學法為奴,這是癡心妄想。”
“他們身穿漢服,齊聚一處,立下誓言,寧可斷頭,不可剃發。”
“他們殺了縣令,推舉點使陳明遇為首領,一路反清複明,始終保留華夏衣冠。”
“男人們尋找武器,不如兒童團結一致修造城牆,一次一次的圍剿,一次一次的襲擊,這些不起眼的小人物,這座不起眼的小城,卻硬生生的抵住了。”
“剛開始是三百人,後來是三千人三萬人,他們熱血澎湃,不可能降了滿人,想盡一切辦法逼退滿軍。”
“沒有辦法,拿不下城池,滿軍隻好退步,另想別的法子,他答應不剃發,不穿旗服,因為這樣就能夠將人勸服,沒想到,華夏子民早已識破他們的詭計,假意投降,箱子裏裝著的進食火藥,清軍王爺被炸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