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老先生是不可多得的良醫。
從古至今,心有天下之人,大多都會曆經苦難。
畢竟,他們要做的事情,不是常人總能夠做得到的。
即便普通人也有這樣的心思,也很少有人能開始。
即便開始了,也有不少的人在中途放棄。
善始者眾,善終者寡。
事實如此的比比皆是。
李時珍老先生,自強不息,乃是我輩榮光。
如此精神,自然該當傳承下去。
他的精神和他留下來的本草綱目,同樣貴重。
不少觀眾在看見已經到了垂暮之年的老先生,為了完成平生夙願,堅持到這最後一刻的時候,心中自然也升起了不少感觸。
李時珍老先生窮極一生,為的就是這一件事情。
一件事,看起來是那麼簡單。
可是,要將這件事情做好做到底,卻也不至於一件容易的事。
正如同,現在的人總說早睡早起,可是卻很少有人在說這番話的第二天就能做到。
早睡早起也隻是一個口號,這個口號隻活在我們的心裏,活在我們的嘴裏。
很少有人能夠真正的落到實處去做。
觀眾們也曾懊惱自己浪費了的青春時光。
如果他們能夠抓住時間努力拚搏。
也許,他們會得到一個和現在不一樣的結果。
三十年,一輩子,兩百餘萬字。
別說是三十年,三個月,三天,在現實的生活裏都是那麼的遙遠。
再把要求放的再寬鬆一點,就是三個小時坐在那裏不玩手機。
這一個小小的要求也都是難如登天。
那是因為絕大多數的人都沒有辦法做得到。
這世間就隻有李時珍先生一個人做到了。
他的寶貴精神,他的難能可貴,才會如此的突出和明顯。
也正是因為如此,他成為了一個世人所仰慕敬重之人。
周然看著李時珍老先生的模樣,心中多有感觸。
“先生從醫幾十年,見過酸甜苦辣,見過人世悲歡,見過許多不走這條路就沒有辦法見到的風景,一路走來極其坎坷,可是先生並非是非要走這條路不可,從世俗的角度來看,新生有更好的選擇,但是先生卻依舊堅持行醫,這,難道僅僅隻是為了心中的一腔熱血?”
在李時珍先生所在的那個時代,醫者的地位極低。
他們辛辛苦苦半輩子卻得不到尊重,政治在社會上是一個受到鄙夷的存在。
如果有別的選擇,為了能夠過上更好的生活,他們一定不會走這條路。
李時珍老先生的父親還有祖父,不然之後都走上了行醫這條路,但是他們也都是讀書人。
家裏可以供他讀書,可以給他提供足夠的條件,讓他去考科舉,入朝為官。
不過一年,他就成為了鄉裏最年輕的秀才。
可是之後,李時珍卻幾次不中,這才走上了行醫之路。
世人皆以為,李時珍是考不上科舉,所以才走上了行醫之路。
可是,他是真的沒有辦法考得上科舉嗎?
如果當真如此,為何,他能夠成為最年輕的秀才。
李時珍先生的實力想必並非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