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九章 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1 / 2)

屏幕中。

子貢真心實意道歉。

孔子的轉頭將目光落在周然的身上。

平靜祥和的聲音之中卻充滿了威嚴。

“子貢已知錯,先生莫要放在心上。”

孔子是在教導子貢,又何嚐不是在教導自己。

謙虛之人都有一顆包容之心。

子貢盡管脾氣不好,先入為主,但周然又何至於將這麼一點小事放在心上。

更何況,在孔子的麵前,他又豈敢拖大?

微微的彎了彎腰說道,“褲子大可放心,不會。”

因為剛才的一點小插曲,整個學堂都已經安靜了下來,鴉雀無聲。

所有的人都已經將目光落在了周然和孔子的身上。

周然在被這麼多的目光盯著的時候也有些緊張。

要知道,孔子學生三千,這個都是極有名之。

而且,這是在兩千年前,站在自己麵前的是儒家學派的開創人,孔夫子。

這裏麵的學子也都是孔夫子的第一任徒。

孔夫子的這些徒弟之中,有很多也是各門各派的開山鼻祖。

他們此時此刻還未出師,都是孔子的學生。

他們以學生的身份看著孔夫子,看著這個站在自己耶夫子身旁的男子。

他們看一下周然的目光都帶著幾分好奇,很顯然他們對周然極感興趣。

可是,周然卻顯得有些不太好意思。

就在此時,孔夫子開口。

他所說的話並不僅僅隻是對子貢。

更是對學堂之中所有的學子。

他的態度嚴肅鄭重,他說話的語氣鏗鏘有力。

一個字都鄭重其事,每一個字都猶如實質。

“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哉,人焉哉?”

此話何意?

其實,這是孔夫子的觀人之術。

首先,便是視其所以。

我們在學習的時候,常常會將一句話掛在嘴邊——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是知其人而知其所以然。

視其所以,其實其核心要義就是說要想觀察一個人的行為,就要看這個人為什麼這麼做,他的動機適合。

這,就是所以然。

其次,觀其所由。

所謂觀其所由的由指的是路徑。

觀察一個人,不僅要知道他的目的,為何更要看這個人為了達成目的,會選擇什麼樣的途徑。

也許有些人會做一個計劃表,也許會有一個思想導圖,也許會抽出一些時間來製定一個行動計劃,然後按照既定的時間在每個時間點完成某件事。

可是,有些人不這樣做,也依然能夠把事情做得很好。

最後,察其所安。

要觀察一個人,就要看他是否能夠安然自在處之。

他是否不自在,他是否不接受自己所做之事?

他在做這件事時是否覺得扭曲尷尬擰巴。

說話時神態是否輕鬆,眼神是否放鬆。

做事時是否不拘不徐,是否言行一致。

很多人活了一輩子都不知道,其實人這一生最高的境界,不是什麼都有,而是沒有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