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一章 喊口號如河中葉,隨波流無(1 / 2)

此時。

不論是海外還是華夏。

直播間彈幕上已經熱鬧非凡。

畫麵中學堂裏。

孔夫子每說一句話,包括子貢這裏的所有的學子的臉色都會隨之而變化。

當孔夫子的話,在說到最後的時候,子貢已經羞愧難安的低下了頭,去這,恨不得找個地洞鑽進去。

學堂裏的學子們都已經開始做起了筆記。

他們將孔夫子所說的每一句話都記在了小本本上,回去了之後說不定還會仔細研讀,直到爛熟於心。

或許,也正是因為他們的潛心學習和艱苦記載,這才有了論語的問世。

論語的是孔子及孔子的學生,將孔子的言論記錄在冊,流傳下來的一本語錄。

從本質上來說,文娛就是一本孔子語。

從此對於自己學生的教導都被記載其中。

孔子雖是在教導學子,但周然也都銘記於心。

無論何時,無論何時,第一眼所見都不一定是真的。

看待事物,必須得從各方各麵仔細觀察。

沒有用心感受,用心觀察,才能夠有所了解和發現。

如果再對一件事情完全沒有了解的情況之下發表評論,那便是對別人的不負責,對自己的不負責。

放在這樣的語境之下,這便是孔子真正想要說的話。

子貢低垂著頭,滿臉都是愧疚之色。

“子貢再不做任何觀察和了解的情況之下,隨意評判斷言,僅僅隻是憑借個人感覺隨意下定論,如此不著實際的言論是對自己有點不負責,對這位公子的不負責。”

“子貢心中有愧,不知該如何麵對公子,更不知該如何麵對夫子。”

周然看在眼裏,心中感慨不已。

孔子對華夏教育做出了不菲的功績。

這是一名思想家,哲學家,可是他更是一名教育者。

周然何其有幸,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自己有朝一日竟然能夠看見兩千多年前孔老夫子是如何教育自己的學子。

這樣的循循善誘,這樣的悉心教誨,這樣的耐心和信任,兩千年後的那些老師,又如何能夠達到。

且不說孔夫子的殘血,還有對世間天道,對於社會個人的認知,以及思想高度,且不說他對於學生的耐心細心和認真,今天隻是如現在一般從一件小事聯係到更大的一件事情,以小見大,便是許多老師沒有辦法做得到的。

如此至高至理,讓周然發自內心的佩服。

許多初高中甚至是大學教授也都在看節目。

當他們看到孔夫子對學生的教導時,也都羞愧不已。

小初高的教師,在這樣的教育體係之下,大多數都是為了完成自己的教育目標。

畢竟,他們在教育的過程之中,不僅僅要教授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更要看到一些實際的東西,最重要的就是分數。

可是,他們又何嚐不知分數,不能夠決定一個學生的一輩子。

但是品行道德對於這個世界的看法和認知以及思想的高度,卻能夠對一個人的一生起到決定作用。

“我們是老師,和孔夫子是同行,可是,我卻萬萬不敢當著別人的麵,說出這樣的話來,這實在是……難以啟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