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麵中。
孔夫子沒有再繼續多說。
他搖搖晃晃的站起身來。
隱隱約約之間,周然似乎聽到了孔夫子的一聲歎息。
可是,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
隻要一出門,就會看見許多這樣的悲劇。
一個人的悲劇也許不算什麼,但是千千萬萬人都生活在這樣的悲劇之中,那便是整個時代的問題。
我負責的身形高大偉岸,可是在這一刻,她微微的彎著腰,顯得有些佝僂。
周然的心裏有些發酸,他何嚐不知孔夫子的一片仁義之心。
孔夫子之所以心懷仁義,是因為他對於這天下都有發自內心的悲憫。
他見不得這人世間的慘劇,見不得這人世間的悲劇。
他發自內心的希望所有的人都生活在和平之中。
他也發自內心的希望戰爭能夠就此停止。
所有的人都能夠生活在一個大同的世界之中。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使老有所依,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友分女友。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視為大同。
這就是孔夫子心中所向往的大同世界。
在這個世界裏麵,社會和諧一片安寧。
每個人都互幫互助,一切為公。
別人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自己的事情由別人相助。
我們疼愛別人的孩子,如同愛護自己的孩子一般。
我們在對待別人的家的長輩時,也像是對待自己家的長輩一樣。
無論男女老少都有自己的用武之地,他們可以得到應有的關心。
社會和諧一片和睦相處,沒有戰爭,沒有偷竊,沒有爭吵。
這裏有著人世間最極致的真善美。
這,就是孔夫子理想之中的世界,又何嚐不是我們心中的桃花源。
這是一個與春秋戰國時期完全不相同的世界,甚至是背道而馳。
春秋戰國,戰亂一觸即發,禮崩樂壞,一切都已經亂成了一鍋粥。
個人的才學,在這時代的大背景之下,根本就沒有一絲用處。
孔夫子自己也就是一個例子,他一生所學不過就是為了報效家國,為了使自己的思想理念能夠有所用處。
可是,所有的人都想要發起戰爭,一統天下,根本就無人重視他心中所想,無人在乎他心中的大同。
他的大同在這些統治階級的眼裏看來就是一場笑話,就是一個沒有睡醒的夢。
一個人尚且如此,一個家庭也同樣如此。
剛才那個孩子和他的母親。
如果他們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也許,他們可以也過得很快樂,一家人和和樂樂,和睦相處。
這就是屬於他們一家人最美好最簡單最樸實的快樂。
可是,因為在這個時代,因為這個時代的戰爭,因為這個時代的爭奪,還有物質性的人的欲望,他們成為了戰爭的犧牲品,他們成為了時代的犧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