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章 人生於自然,必歸於自然(1 / 2)

禮!

雖然這並不是天下大亂的原因。

但是正如同老子剛才所說的一樣,問你之時,天下必定大亂。

孔子和老子的這一場見麵和對話是儒家代表人和道家的代表人的一場對話。

這是一場被記載在史書之中的對話,這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會晤。

可是,這也僅僅隻是一個開始而已。

正如同,兩個人在河邊之時,孔子所說的那句話,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人之生命短暫,不知究竟該何去何從。

孔子既然選擇了這條路,又怎會在半途而放棄。

江水奔騰,清風打在孔丘的臉上。

孔子對於老子所說的這番話銘記於心。

他明白老子這話中的道理,可是,他對於這天大的追尋已經刻進了骨子裏,無論如何都不會輕易放棄。

“人生於自然,必定會歸於自然。”

“人生短暫,不能有功於世人,不能建立功勳,不能為民有所作為,這又如何不讓人感慨。”

老子言之,“天地無人推,行而自行,日月無人點燃而自亮,星辰無人列,而自有秩序。”

“畜生無人造而自生,這便是自然為之,這便是所謂的天道,又何須人為?”

“人之所以會身為這世間,所謂的無所謂的榮,所謂的辱,這都是自然之理,也都是自然之道!”

“順其自然,遵循自然之道,國則自治,人則自正!”

孔子聞言,又有了新的疑惑,“可是這天底下又有多少人明白這個道理,又有多少人能夠順應自然之力,也遵循自然之力而走下去!”

“若是沒有教化國又如何能夠自治人又如何能夠自證?”

老子在聽到孔子的這番話了之後下來,“孔丘先生,不如,我們還是多走一走!”

孔子點了點頭,他的眉宇之間卻藏著一絲猶豫。

兩個人行走於河畔之邊。

也不知何時,不知不覺走到了一處岸邊。

孔子發自內心的說道,“與先生的見麵,讓我有所收獲。”

“其實孔丘還有一件事情,有求於先生或者是問於先生。”

老子在聽到對方的這番話了之後說道,“先生不必如此客氣,有事請講!”

“孔丘以為,無論如何都要爭取在朝為官,隻有掌握了權力的人才可以推行命令,才可以更好的推行下去,才可以推行仁義之道!”

“才可以廣行善事,才可以令天下百姓都可明白仁義之學。”

老子在聽到孔子的這番話了之後,隻是淡淡的笑了一下。

或許他們兩個人在這件事情上有所分歧,但是,老子並不認為自己心中所想有何錯。

“先生所思所想固然無錯,可是先生為何不學一學水之大德!”

“水?”孔子看著麵前的水流陷入了沉思之中,“不知在先生的眼中,這水究竟有何德?”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此乃謙下之德也。”

“故江海之所以能為百百穀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穀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此乃水之柔德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