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月神(1 / 1)

2月23日,近地軌道,天和核心艙

張維軍被尖銳的警報聲吵醒,這是他第四次聽到撞擊預警,空間站隻有兩個人操作的弊端就是應急效率極低,艾裏安要趕去檢查生物艙的蛋白質儲罐,張也要穿過研究艙趕去控製室。

即使是在低重力環境下,趕去控製室也能保持在一分鍾以內,然而,對於可能發生的撞擊事件來說,這是極度致命的。當張趕到控製室的時候,月神早就接管了控製權。這是月神自主處理的第289次撞擊規避,這次的撞擊風險遠高於前麵的任何一次,所以月神在感知後的兩毫米就拉響了蜂鳴器將航天員喚醒。張和艾裏安實際上沒有起到什麼作用,他們僅僅需要做善後日誌和登記就行。

“月神”是空間站搭載的超級人工智能,它的本名是一串無意義的複雜代號,在十年前國家提出建設南門星網的初期,月神就被提上了日程。它是真正意義上的超級ai,終端遍布世界上的各個地方,也飛向了深空中的各個角落。單單就處理撞擊的模塊而言,它的模型參數就超過了十萬億,訓練數據也超過了半百萬億。就張所知道的而言,國家為了它在全國設置了超過八個常規超級服務器機組和五個量子計算機組,為空間站服務的模型部署在某個地方,由量子雲端加密為空間站服務,同時,空間站也有優化後的本地模型,就部署在超算艙內,用於防備地麵機組失聯等突發狀況。

不僅如此,月神可以說是無處不在,手機,電腦,汽車,甚至是軍隊的智能設備,聯動終端。國家將能引入它的地方都將它引入,為的就是讓源源不斷的信息流將它訓練成一把稱手的武器。十年前,“月神”就帶來了一波專業的紅利,每次訓練成本超過百億人民幣,國家不計代價的往裏投入資金,人才,投入萬計的本科生,碩士,博士,不管是專業的還是非專業的。按照自然語言模塊的最初賦予者的話來說,那就是“月神已經無限逼近於人的智能,它在很多方麵已經非線性化,不可知化”除去某些瑕疵,它確實成為了計劃所希望鑄就的利器,甚至在很多方麵都超過了預期。月神與人唯二的區別,一個就是太過強大,一個就是沒有意識。

艾裏安是月神語言模塊的老用戶,這個人工智能陪他走過了很多在太空中孤獨的日子,以至於他時常認為屏幕後是個真人。無意識成為了人們口中月神“唯一的痛”,但ai又何嚐不是如此呢?神經科學這幾十年都沒有什麼顛覆性的成果,月神那些“不可知”,更多的隻是源自高度智能化帶來的非線性結果,就像基礎的反射隻用經過脊髓一樣。

張將日誌上傳給地麵後,月神用溫柔的女聲向他表示感謝,訓練出的完美人物形象卻隻讓他越發感覺孤獨,他反過來向月神表示感謝。

正如他預想的一樣,屏幕上的女人笑著回應他:“這是我的榮幸,上校先生。”

艾裏安注意到舷窗外飛過一串小白點,他很清楚那是油耗子的星鏈,如果就這麼一頭栽上去,自己幾個世紀後能不能被找到都是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