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網友們還在等待張少雲的盜墓題材小說消息時,有忠實鐵杆的盜墓題材讀者,由於經常查看張少雲西紅柿小說網站主頁消息。
這天,深夜一查,我靠了,尼瑪的張二爺,這麼雞賊和老六的嘛?張二爺你知不知道?這和你平常高調搞事情和新聞的人設,完全不符合啊。
張少雲這種騷操作,完全激起了鐵杆讀者們的逆反心理,哈哈……!鐵杆讀者們都抱著:我倒要看看,這本《盜墓筆記》是什麼內容,讓這個張老二,選擇這種深夜低調發布?於是,人傳人,整的深夜各種小說私聊群,都在轉發和討論。
因為,完全不符合張少雲風格,一定要查出來,鐵杆讀者們抱著這樣的心理,一下子就陷入坑裏麵去了,出不來了;出來肯定是“捶死”張少雲。
第二天,浪客有關“雙英之爭”的熱度還沒有過去,浪客又被張少雲整出熱搜:“來,全網閱讀最新《盜墓筆記》”。
本來隻要鐵杆讀者連夜挑燈夜讀《盜墓筆記》就好!誰知道,我們前文裏麵說了,很多網文作者和其他小說平台,都記恨張少雲。
也不知道是誰帶頭,發現張少雲和平常“與眾不同”的操作,明顯表現是想低調,因此,也不管那麼多,捧殺總沒有錯,這樣你不能記恨我們吧。結果,就是眾人合力出現了浪客熱搜:“來,全網閱讀最新《盜墓筆記》”。
這尼瑪,麻蛋,張少雲直接在上班後辦公室裏麵發牢騷。因為他也有失智的時候,他就越想低調低調,讓讀者們做個安靜的閱讀者,好好的品讀《盜墓筆記》不行嗎?結果,是越出事。
麻蛋,你們這些玩意,是你們自己找虐,別怪我。不大規模宣傳,應該是沒有那麼多新讀者參與的。他現在榮譽值多,根本不在乎那幾百萬榮譽值。
……
這天,一大早,浪客微博。
張少雲和李漢生這個兩個:一老一少開始整活了。
張少雲在浪客微博上寫了一個簡短的愛情故事:《梁山伯與祝英台》
就是簡版民間故事,把整個故事按照藍星華夏的曆史背景和地點,進行更改、貼合寫成,字數不多。
一開始是梁山伯與祝英台兩人出身介紹,然後祝英台“女扮男裝”和梁山伯在路途相遇,一見如故,相讀甚歡,在路上撮土為香,義結金蘭,一同去書院求學。
同窗共讀,形影不離。梁祝同學三年,情深似海。祝英台深愛梁山伯,但梁山伯卻始終不知她是女子,……梁祝分手,依依不舍。在十八裏相送途中……
……中間就是梁山伯終於得知祝英台的女兒身,然後上門求婚,結果事與願違,這時的祝英台已經被家裏嫁給了有權有勢的馬文才……
……二人樓台相會,淚眼相向,淒然而別。臨別時立下誓言:生不能同衾,死也要同穴……
……然後,就是梁山伯憂鬱成疾,不久身亡……
……祝英台出嫁時,經過梁山伯的墳墓,突然狂風大起,阻礙迎親隊伍的前進,祝英台下花轎到梁山伯的墓前祭拜,梁山伯的墳墓塌陷裂開,祝英台投入墳中,其後墳中冒出一對彩蝶,雙雙飛去,離開塵世。
其實,原本張少雲想在自家小說網站上傳:張恨水的小說《梁山伯與祝英台》版本;
但是,張少雲轉眼一想,有點不符前世中國四大民間愛情故事傳播,畢竟要口口相傳了。十萬字的小說就算了,簡直是口口相傳的累贅,還不一定有人看,沒有簡版故事的“短小精悍”。
故事寫完,張少雲還騷氣操作,非常、非常不要臉和無恥之徒,好@華夏國立大學@王維生教授和@莊鴻鑄教授。
“@王維生教授,教授,呈請上閱最新創造的《梁祝》民間化蝶愛情故事。”
“@莊鴻鑄教授,教授,這個《梁祝》民間愛情故事,如果哪天您和您的同仁和學生考古出:梁山伯之墓,千萬別驚訝,隻是巧合巧合。”
張少雲是提前打預防,麻蛋,他是真怕哪天藍星華夏考古出來“梁山伯之墓”。
………
李漢生居然在浪客賬號上更新了一則消息:“《梁祝》純音樂,我們老板張少雲先生的嘔心力作,我老弟李長生親自指揮和參與演奏。喜歡的朋友請點下麵是視頻版本,純音樂版本大家可以去協會平台純音樂榜下載。”
“《梁祝》純音樂MTV視頻鏈接!”
天音傳媒作曲部長藍海洋浪客立馬:“@李漢生,能不能自己挑起大梁,別一天天炫你們張總的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