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一字難求(1 / 2)

帝陵、地宮、通道中間段。

這裏的藍星華夏國家考古研究所,第一次開啟皇帝陵墓。

前世中國很早就在郭大師主持下,開啟了大明萬曆皇帝帝陵,曆史很多走向不一樣。

所以,對於藍星華夏來說,特別是在這個網絡時代,隻要帝陵一點風吹草動的發現,簡直是勁爆新聞。

一個多月時間,清理到地宮通道中間段,帝陵清理工作還是很快了,至少地宮通道都是大青條石用水泥封堵。

抽取條石很容易,不像南方要一點點用小鏟子一鏟一鏟的挖。

沒有想到,乾隆居然把一塊“宋代字刻石碑”埋在中間段的旁邊鑲嵌。

通道中段現場。

莊鴻鑄和呂勇兩人都在,還有國家考古研究所古所長一群專家教授都在。

“啊?這,這……”

呂勇發出驚呼聲,結果,馬上被莊鴻鑄拉倒一邊。

“怎麼了?有什麼發現?呂教授。”

“沒有,暫時沒有。”

古所長轉頭問呂勇奇怪表現,然而,莊鴻鑄卻幫忙回答。這怎麼可能瞞得過古所長雙眼,但是,他沒有現場當眾繼續探詢。

隻見莊鴻鑄和呂勇兩人走到更遠處嘀嘀咕咕:

“老莊,你不覺得那個字體和少雲那小子的瘦金體一模一樣?”

“看到了,要說一模一樣?也不太準確,是少雲那小子的字體更神韻一些。”

“這倒也是,不過,老莊,畢竟這不是宋皇親自所書啊?這隻是當時朝廷禦用工匠的描刻啊!那真跡不就是?”

呂勇說不下去了,真跡不就是藍星華夏已經失傳的瘦金體嘛?

這塊石碑是宋代,朝廷工匠受命一比一複刻的,大宋以瘦金體和畫出名的宋皇的手書。

上麵講明了事情始末,就是一塊祈天祭文,讓上天保佑“唐族人”,擊敗宋長城以北大金的進攻。

藍星華夏宋朝曆史是沒有丟失“燕雲十六州”地,北宋經濟繁榮,這個時候的曆史,北宋提前修建了前世所說的“明長城”,藍星華夏這裏叫“宋長城”。

後來的金庭自認為女真後人,所以,乾隆把這塊價值極高的,唯一留存的宋皇瘦金體真跡石碑,祈福藍星華夏人的字碑,狠心的埋在他的地宮通道。

寓意就是華夏人別夢想成真,老子用自己的帝陵鎮壓這塊石碑。

現在,這塊唯一瘦金體石碑,終於重見天日。(之前的宋皇瘦金體真跡手書,全部在曆史中,金和元兩代霍霍完了,沒有一點留存。)

這種石碑清理出來後,圖片很快出現在網絡上。

藍星華夏網友們都激動了,第一次見識到史書吹捧很久的書法奇跡。

如果說那種感情是那樣?就像前世地球打開李世民昭陵,見識到真跡《蘭亭集序》那種感覺。

這一公布帝陵考古成果,更加堅定了要開啟乾隆帝陵,沒有想到,才開始開啟地宮通道一半路程,就有如此重大發現。

但是,卻讓很多人吃驚了。

比如,清北大學人文學院,院長陳繼業手裏就有瘦金體的《少年華夏說》,這家夥一看見網絡上的字碑,立即翻出張少雲送的那幅書法。

拿著手機圖片對比,不行,換了一個辦公室最大屏幕的電腦,打開放大圖片對比。媽耶,簡直一模一樣,張少雲的瘦金體更神韻。

京都詩詞協會會長李寧,現在他已經競選成功是會長了。

因為,他認識張少雲,現代詩狂之名可不是說說而已,還是有那麼點無形資源和人望。協會中很多中立的人自動站他這邊,就選上了唄。

李寧手中可是有五字瘦金體《墨蝦圖》,他也是看著網絡圖片,好像這些字不就是那次齊軍他們討論的瘦金體嘛?

拿出一對比,還真是,這些發了啊!本來這幅《墨蝦圖》光“蝦”的神韻價值已經極高,對的起一千萬,這下,這些字就不得了。

為什麼不得了,他和張少雲私下交流過,能不能便宜點,多寫幾幅字?張少雲當時可是拍著胸脯,斬釘截鐵道:

“這輩子,絕對不會超過三次再寫這些玩意,耗神,以後私下我自己練習的作品,練習完,我當場就銷毀。”

當然,這是張少雲裝叉的借口而已。但是,李寧信啊!怎麼說一代大名人,大老板說得話,至少是有那麼“丁點”保證地。

為什麼,李寧認為張少雲根本不缺錢,沒看見當初李立軒要買,別人都不願意嗎?

李寧是最了解藝術界,那幫子人的私底下運作,不能見光不道德的秘密。

書畫這玩意,要按他們藝術界那樣,花時間運作一番,還要有有錢、有名望的大佬帶頭炒作,一點點才可能炒作成:“功成名就的藝術家”,然後,在書畫市場上賣上好價錢。

張少雲需要這些嗎?一部電影十幾億不香嘛?脫口成章的傳世詩詞不香嘛?辛苦創造這些下三濫套路運作的“藝術家”書畫,簡直是本末倒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