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杖輪,釘鈀築,言語不通非眷屬。隻因木母克刀圭,致令兩下相戰觸。沒輸贏,無反複,翻波淘浪不和睦。這個怒氣怎麼容?那個傷心難忍辱。
鈀來杖架逞英雄,水滾流沙能惡毒。氣昂昂,勞碌碌,多因三藏朝西域。釘鈀老大凶,寶杖十分熟。這個揪住要往岸上拖,那個抓來就往水裏挖。聲如霹靂動魚龍,雲暗天昏神鬼伏。
這一場,來來往往,鬥經三十回合,不見強弱。八戒又使個佯輸計,拖了鈀走。那怪隨後又趕來,擁波捉浪,趕至崖邊。
八戒罵道:“我把你這個潑怪!你上來!這高處,腳踏實地好打!”
那妖罵道:“你這廝哄我上去,又叫那幫手來哩。你下來,還在水裏相鬥。”
原來那妖乖了,再不肯上岸,隻在河沿與八戒鬧吵。
行者見他不肯上岸,急得他心焦心爆,恨不得一把捉來;行者道:“師父,你自坐下,等我與他個‘餓鷹雕食’。”
就縱筋鬥,跳在半空,刷的落下來,要抓那妖。
那妖正與八戒嚷鬧,忽聽得風響,急回頭,見是行者落下雲來,卻又收了那杖,一頭淬下水,隱跡潛蹤,渺然不見。
行者佇立岸上,對八戒說:“兄弟呀,這妖也弄得滑了。他再不肯上岸,如何奈何?”
八戒道:“難,難,難!戰不勝他!——就把吃奶的氣力也使盡了,隻繃得個手平。”
行者道:“且見師父去。”
二人又到高岸,見了唐僧,備言難捉。
那長老滿眼下淚道:“似此艱難,怎生得渡!”
行者道:“師父莫要煩惱。這怪深潛水底,其實難行。八戒,你隻在此保守師父,再莫與他廝鬥,等老孫往南海走走去來。”
八戒道:“哥嗬,你去南海何幹?”
行者道:“這取經的勾當,原是觀音菩薩;及脫解我等,也是觀音菩薩;今日路阻流沙河,不能前進,不得他,怎生處治?等我去請他,還強如和這妖精相鬥。”
八戒道:“也是,也是。師兄,你去時,千萬與我上複一聲:向日多承指教。”
三藏道:“悟空,若是去請菩薩,卻也不必遲疑,快去快來。”
行者即縱筋鬥雲,徑上南海。
咦!那消半個時辰,早望見普陀山境。
須臾間,墜下筋鬥,到紫竹林外,又隻見那二十四路諸天,上前迎著道:“大聖何來?”
行者道:“我師有難,特來謁見菩薩。”
諸天道:“請坐,容報。”
那輪日的諸天,徑至潮音洞口報道:“孫悟空有事朝見。”
菩薩正與捧珠龍女在寶蓮池畔扶欄看花,聞報,即轉雲岩,開門喚入。
大聖端肅皈依參拜。
菩薩問曰:“你怎麼不保唐僧?為甚事又來見我?”
行者啟上道:“菩薩,我師父前在高老莊,又收了一個徒弟,喚名豬八戒,多蒙菩薩又賜法諱悟能。才行過黃風嶺,今至八百裏流沙河,乃是弱水三千,師父已是難渡;
河中又有個妖怪,武藝高強,甚虧了悟能與他水麵上大戰三次,隻是不能取勝,被他攔阻,不能渡河。因此,特告菩薩,望垂憐憫,濟渡他一濟渡。”
菩薩道:“你這猴子,又逞自滿,不肯說出保唐僧的話來麼?”
行者道:“我們隻是要拿住他,教他送我師父渡河。水裏事,我又弄不得精細,隻是悟能尋著他窩巢,與他打話。想是不曾說出取經的勾當。”
菩薩道:“那流沙河的妖怪,乃是卷簾大將臨凡,也是我勸化的善信,教他保護取經之輩。你若肯說出是東土取經人嗬,他決不與你爭持,斷然歸順矣。”
行者道:“那怪如今怯戰,不肯上崖,隻在水裏潛蹤,如何得他歸順?我師如何得渡弱水?”
菩薩立即召喚惠岸,從袖中取出一個紅葫蘆兒,並吩咐道:“你可將此葫蘆與孫悟空一同前往流沙河水麵上,隻需呼喚‘悟淨’,他就會現身。
首先,你要引導他皈依唐僧;然後將他的九個骷髏穿在一起,按照九宮布局排列,最後將這個葫蘆放在中間,就能成為一艘法船,能夠帶領唐僧渡過流沙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