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王哭之許久,便問兩班文武:“那個敢興兵領將,與寡人捉獲妖魔,救我百花公主?”
連問數聲,更無一人敢答。真是木雕成的武將,泥塑就的文官。那國王心生煩惱,淚若湧泉。
隻見那多官齊俯伏奏道:“陛下且休煩惱。公主已失,至今一十三載無音,偶遇唐朝聖僧,寄書來此,未知的否。況臣等俱是凡人凡馬,習學兵書武略,止可布陣安營,保國家無侵陵之患。那妖精乃雲來霧去之輩,不得與他覿麵相見,何以征救?
想東土取經者,乃上邦聖僧。這和尚‘道高龍虎伏,德重鬼神欽’,必有降妖之術。自古道:‘來說是非者,就是是非人。’可就請這長老降妖邪,救公主,庶為萬全之策。”
那國王聞言,急回頭,便請三藏道:“長老若有手段,放法力,捉了妖魔,救我孩兒回朝,也不須上西方拜佛,長發留頭,朕與你結為兄弟,同坐龍床,共享富貴如何?”
三藏慌忙啟上道:“貧僧粗知念佛,其實不會降妖。”
國王道:“你既不會降妖,怎麼敢上西天拜佛?”
那長老瞞不過,說出兩個徒弟來了。
奏道:“陛下,貧僧一人,實難到此。貧僧有兩個徒弟,善能逢山開路,遇水疊橋,保貧僧到此。”
國王怪道:“你這和尚大沒理。既有徒弟,怎麼不與他一同進來見朕?若到朝中,雖無中意賞賜,必有隨分齋供。”
三藏道:“貧僧那徒弟醜陋,不敢擅自入朝,但恐驚傷了陛下的龍體。”
國王笑道:“你看你這和尚說話,終不讓朕當怕他?”
三藏道:“不敢說。我那大徒弟姓豬,法名悟能八戒。他生得長嘴獠牙,剛鬃扇耳,身粗肚大,行路生風。第二個徒弟姓沙,法名悟淨和尚。他生得身長丈二,臂闊三停,臉如藍靛,口似血盆,眼光閃灼,牙齒排釘。
他都是這等個模樣,所以不敢擅領入朝。”
國王道:“你既這等樣說了一遍,寡人怕他怎的?宣進來。”
隨即著金牌至館驛相請。
那呆子聽見來請,對沙僧道:“兄弟,你還不教下書哩。這才見了下書的好處。想是師父下了書,國王道:捎書人不可怠慢,一定整治筵宴待他;他的食腸不濟,有你我之心,舉出名來,故此著金牌來請。大家吃一頓,明日好行。”
沙僧道:“哥啊,知道是甚緣故,我們且去來。”
遂將行李、馬匹俱交付驛丞。各帶隨身兵器,隨金牌入朝。
早行到白玉階前,左右立下,朝上唱個喏,再也不動。
那文武多官,無人不怕。都說道:“這兩個和尚,貌醜也罷,隻是粗俗太甚!怎麼見我王更不下拜,喏畢平身,挺然而立!可怪!可怪!”
八戒聽見道:“列位,莫要議論。我們是這般。乍看果有些醜,隻是看下些時來,卻也耐看。”
那國王見他醜陋,已是心驚;及聽得那呆子說出話來,越發膽顫,久坐不穩,跌下龍床。
幸有近侍官員扶起。慌得個唐僧,跪在殿前,不住的叩頭道:“陛下,貧僧該萬死!萬死!我說徒弟醜陋,不敢朝見,恐傷龍體,果然驚了駕也。”
那國王戰兢兢,走近前,攙起道:“長老,還虧你先說過了;若未說,猛然見他,寡人一定唬殺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