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大鬧魔窟:智勇雙全的葫蘆大戰(1 / 2)

那小妖急入裏報道:“大王,門外有個什麼行者孫來了。”

老魔大驚道:“賢弟,不好了!惹動他一窩風了!幌金繩現拴著孫行者,葫蘆裏現裝著者行孫,怎麼又有個甚麼行者孫?想是他幾個兄弟都來了。”

二魔道:“兄長放心。我這葫蘆裝下一千人哩。我才裝了者行孫一個,又怕那甚麼行者孫!等我出去看看,一發裝來。”

老魔道:“兄弟仔細。”

你看那二魔拿著個假葫蘆,還像前番,雄糾糾,氣昂昂,走出門高呼道:“你是那裏人氏,敢在此間吆喝?”

行者道:“你認不得我?

家居花果山,祖貫水簾洞。

隻為鬧天宮,多時罷爭競。

如今幸脫災,棄道從僧用。

秉教上雷音,求經歸覺正。

相逢野潑魔,卻把神通弄。

還我大唐僧,上西參佛聖。

兩家罷戰爭,各守平安境。

休惹老孫焦,傷殘老性命!”

那魔道:“你且過來,我不與你相打,但我叫你一聲,你敢應麼?”

行者笑道:“你叫我,我就應了;我若叫你,你可應麼?”

那魔道:“我叫你,是我有個寶貝葫蘆,可以裝人;你叫我,卻有何物?”

行者道:“我也有個葫蘆兒。”

那魔道:“既有,拿出來我看。”

行者就於袖中取出葫蘆道:“潑魔,你看!”

幌一幌,複藏在袖中,恐他來搶。

那魔見了大驚道:“他葫蘆是哪裏來的?怎麼就與我的一般?縱是一根藤上結的,也有個大小不同,偏正不一,卻怎麼一般無二?”

他便正色叫道:“行者孫,你那葫蘆是哪裏來的?”

行者委的不知來曆,接過口來,就問他一句道:“你那葫蘆是哪裏來的?”

那魔不知是個見識,隻道是句老實言語,就將根本從頭說出道:“我這葫蘆是混沌初分,天開地辟,有一位太上老祖,解化女媧之名,煉石補天,普救閻浮世界;補到乾宮央地,見一座昆侖山腳下,有一縷仙藤,上結著這個紫金紅葫蘆,卻便是老君留下到如今者。”

大聖聞言,就綽了他口氣道:“我的葫蘆,也是那裏來的。”

魔頭道:“怎見得?”

大聖道:“自清濁初開,天不滿西北,地不滿東南,太上道祖解化女媧,補完天缺,行至昆侖山下,有根仙藤,藤結有兩個葫蘆。我得一個是雄的,你那個卻是雌的。”

那怪道:“莫說雌雄;但隻裝得人的,就是好寶貝。”

大聖道:“你也說得是,我就讓你先裝。”

那怪甚喜,急縱身跳將起去,到空中,執著葫蘆,叫一聲:“行者孫。”

大聖聽得,卻就不歇氣連應了八九聲,隻是不能裝去。

那魔墜降下來,跌腳捶胸道:“天那!隻說世情不改變哩!這樣個寶貝,也怕老公,雌見了雄,就不敢裝了!”

行者笑道:“你且收起,輪到老孫該叫你哩。”

急縱筋鬥,跳起去,將葫蘆底兒朝天,口兒朝地,照定妖魔,叫聲“銀角大王”。

那怪不敢閉口,隻得應了一聲,倏的裝在裏麵,被行者貼上“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奉敕”的帖子。

心中暗喜道:“我的兒,你今日也來試試新了!”

他就按落雲頭,拿著葫蘆,心心念念,隻是要救師父,又往蓮花洞口而來。

那山上都是些窪塌不平之路,況他又是個圈盤腿,拐呀拐的走著,搖的那葫蘆裏索索,響聲不絕。

你道他怎麼便有響聲?

原來孫大聖是熬煉過的身體,急切化他不得;那怪雖也能騰雲駕霧,不過是些法術,大端是凡胎未脫,到於寶貝裏就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