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藏進前一步,合掌問道:“殿下,為人生在天地之間,能有幾恩?”
太子道:“有四恩。”
三藏道:“那四恩?”
太子道:“感天地蓋載之恩,日月照臨之恩,國王水土之恩,父母養育之恩。”
三藏笑曰:“殿下言之有失。人隻有天地蓋載,日月照臨,國王水土,那得個父母養育來?”
太子怒道:“和尚是那遊手遊食削發逆君之徒!人不得父母養育,身從何來?”
三藏道:“殿下,貧僧不知;但隻這紅匣內有一件寶貝,叫做‘立帝貨’,他上知五百年,中知五百年,下知五百年,共知一千五百年過去未來之事,便知無父母養育之恩,令貧僧在此久等多時矣。”
太子聞說,教:“拿來我看。”
三藏扯開匣蓋兒,那行者跳將出來,呀的,兩邊亂走。
太子道:“這星星小人兒,能知甚事?”
行者聞言嫌小,卻就使個神通,把腰伸一伸,就長了有三尺四五寸。
眾軍士吃驚道:“若是這般快長,不消幾日,就撐破天也。”
行者長到原身,就不長了。
太子才問道:“立帝貨,這老和尚說你能知未來過去吉凶,你卻有龜作卜,有蓍作筮?憑書句斷人禍福?”
行者道:“我一毫不用,隻是全憑三寸舌,萬事盡皆知。”
太子道:“這廝又是胡說。自古以來,《周易》之書,極其玄妙,斷盡天下吉凶,使人知所趨避;故龜所以卜,蓍所以筮。聽汝之言,憑據何理?妄言禍福,扇惑人心!”
行者道:“殿下且莫忙,等我說與你聽。你本是烏雞國王的太子。你那裏五年前,年程荒旱,萬民遭苦,你家皇帝共臣子,秉心祈禱。正無點雨之時,鍾南山來了一個道士,他善呼風喚雨,點石為金。君王忒也愛小,就與他拜為兄弟。這樁事有麼?”
太子道:“有!有!有!你再說說。”
行者道:“後三年不見全真,稱孤的卻是誰?”
太子道:“果是有個全真,父王與他拜為兄弟,食則同食,寢則同寢。三年前在禦花園裏玩景,被他一陣神風,把父王手中金鑲白玉,攝回鍾南山去了。至今父王還思慕他。
因不見他,遂無心賞玩,把花園緊閉了,已三年矣。做皇帝的,非我父王而何?”
行者聞言,哂笑不絕。
太子再問不答,隻是哂笑。
太子怒道:“這廝當言不言,如何這等哂笑?”
行者又道:“還有許多話哩;奈何左右人眾,不是說處。”
太子見他言語有因,將袍袖一展,教軍士且退。
那駕上官將,急傳令,將三千人馬,都出門外駐紮。
此時殿上無人,太子坐在上麵,長老立在前邊,左手旁立著行者。
本寺諸僧皆退。
行者才正色上前道:“殿下,化風去的是你生身之父母,見坐位的,是那祈雨之全真。”
太子道:“胡說,胡說!我父自全真去後,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照依你說,就不是我父王了。還是我年孺,容得你;若我父王聽見你這番話,拿了去,碎屍萬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