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萊茵報》是歐洲各被壓迫民族的辯護人。在1848-1849年風起雲湧的民族獨立運動中,馬克思、恩格斯高舉無產階級國際主義旗幟,堅決反對歐洲列強對各弱小民族的侵略、掠奪和奴役,熱烈支持波蘭、匈牙利、意大利、捷克人民的鬥爭。恩格斯指出,民族矛盾是由各國統治階級,主要是由強國統治階級造成的。這些在國內壓迫人民的統治者,為了延長專製政權的壽命,唆使各民族互相殘殺,利用一個民族壓迫另一個民族。[27]剝削階級的對內政策與對外政策是一致的。他們既對外壓迫其他民族,又對內剝奪人民的民主權利。無產階級要堅決拋棄剝削階級所煽動的民族主義情緒。恩格斯在《德國的對外政策》中指出,實現德國民主革命與支援其他國家民族獨立運動的任務有著密切的聯係。一個壓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本身決不能得到自由;德國將來自由的程度要看它給予毗鄰民族的自由的多少而定。德國人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毗鄰民族的自由是他們本身自由的保障。因此,德國人民要把堅決支援被壓迫民族的鬥爭作為自己的神聖任務。
恩格斯對波蘭民族獨立運動十分重視。曾經三次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的波蘭,為獲得民族獨立進行了長期的鬥爭。恩格斯認為波蘭的運動對整個歐洲特別是德國革命有著重大關係,建立民主的波蘭是建立民主德國的首要條件。恩格斯說:“隻要我們還在幫助壓迫波蘭,隻要我們還把波蘭的一部分拴在德國身上,我們自己就仍然要受俄國和俄國政策的束縛,我們在國內就不能徹底擺脫宗法封建的專製政體。”[28]
意大利人民為把國家從奧地利殘酷壓迫下解放出來的鬥爭精神,得到恩格斯高度的評價。他深刻總結了意大利解放鬥爭失敗的原因,指出以撒丁國王查理-阿爾門特為代表的意大利貴族是葬送意大利解放運動的罪魁,告誡意大利人民決不要把解放事業托付給任何一位君主。為了獲得解放,意大利人民應當盡快地拋棄那些自命為“解放者”的反動君主及其體製。他預言反動派的勝利是暫時的,革命將再次發生。
在二月革命影響下,匈牙利人民擺脫了奧地利的統治,建立了自己的政府,取消了政治特權,廢除了封建義務。但是,奧地利統治者不甘心自己的失敗。當它恢複了元氣,集結了力量以後,就對匈牙利發動軍事進攻。路德維希·科蘇特領導人民進行武裝反抗,於是進行了一場革命與反革命的戰爭。恩格斯十分敬佩英雄豪邁的匈牙利人民,指出“在1793年以後,在1848年的革命運動中,一個被占優勢的反革命包圍的民族敢於用革命的激情來對抗怯懦的反革命的狂暴,用紅色恐怖來對抗白色恐怖,這還是第一次”[29]。他關於匈牙利戰爭進程的論述經常得到證實,因而大家都猜測這些文章是由匈牙利軍隊某個高級指揮官撰寫的。[30]
《新萊茵報》在許多文章中,大力宣傳對俄戰爭的意義。恩格斯指出,沙皇俄國是歐洲反動勢力的支柱,是德國統一的主要障礙。因此,“對俄國作戰就是真正同我們過去可恥的一切進行徹底的公開的決裂,就是真正解放和統一德國,在封建製度的廢墟上以及在曇花一現的資產階級統治的基地上建立民主製度。”[31]
沙皇俄國不僅對內實行黑暗的農奴製度,而且為了擴張領土,竭力宣傳泛斯拉夫主義,妄圖建立一個由俄國統治的從厄爾士山脈和喀爾巴阡山脈直到黑海、愛琴海和亞得裏亞海的斯拉夫國家。恩格斯指出,由彼得堡內閣發明的泛斯拉夫主義,按其基本傾向來說是反動的。它企圖按照斯拉夫民族特征的抽象性質和所謂的斯拉夫語把各個處在文明發展極不相同階段、利益極為對立的民族聯合起來,實際上是要使工業和文明發達的地區退回到落後狀態,使沙皇反動製度擴張到更大範圍。這是違背社會發展的要求和各國人民利益的,“所以,泛斯拉夫主義的統一,不是純粹的幻想,就是俄國的鞭子。”[32]
恩格斯對所有的敵人——進行密謀的君主國、權奸、貴族、極右派的《十字報》,對革命創造的新偶像都采取極端鄙視的態度,進行辛辣的嘲笑和諷刺。這些論述精辟、文字生動、擊中要害的論文,在革命運動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無產階級政論文章的卓越範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