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1章 共同從事一個合夥的事業(1)(1 / 3)

一、偉大友誼的榜樣

馬克思、恩格斯從1844年在巴黎會麵以後建立的深厚友誼,經過1848-1849年革命鬥爭的嚴峻考驗而更加牢不可破。政治和理論觀點的完全一致,為他們的友誼奠定了牢固的基礎。在從事無產階級解放鬥爭這個“合夥的事業”中,他們始終互相支持、緊密合作,既分享鬥爭勝利的喜悅,也分擔革命失敗所帶來的災難。他們的親密關係,是革命友誼的光輝榜樣。

無論從事政治鬥爭或理論研究,兩位革命導師都具有崇高的品質、卓越的才智、堅強的毅力和偉大的獻身精神。雖然他們都在自己的崗位上對革命事業作出了無與倫比的貢獻,但恩格斯總是謙虛地說,馬克思是第一提琴手,能夠在四十年時間裏同馬克思並肩戰鬥,是他一生最大的幸福。

在共同的事業中,兩位革命導師作了有計劃的分工。馬克思主要從事經濟理論研究,恩格斯則把精力放在軍事學、語言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麵。但他們總是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凡是重大的政治和理論問題,他們都要共同討論,取得一致的看法。

由於謀生的需要,兩位親密的戰友在長達二十年的時間裏,被迫分居於不同城市,“不能同生活,同工作,同談笑”。[1]但他們也有自己的補償方法。這就是從不間斷的通信。在曼徹斯特與倫敦之間,書信往來十分頻繁,有時是一天一封或一天數封,或者是每周一封。當馬克思遭受貧困的熬煎,情況極壞的時候,恩格斯的來信,對他是極大的慰藉,使他勇氣倍增,精神振奮。[2]有一次,通信中斷了幾周。焦急不安的馬克思寫信問恩格斯:“你是在哭還是在笑,是在睡覺還是醒著?最近三個星期,我往曼徹斯特寄了各種各樣的信,卻沒有收到一封回信。”[3]隻要情況允許,他們就爭取在一起歡聚幾天,共同討論問題,互相傾訴衷腸。馬克思、恩格斯相互之間的通信,研究了當時許多重大的經濟、政治、軍事和外交問題;探討了哲學、經濟學、曆史學和各種自然科學理論:評論了許多重要的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現在保存下來的一千多封書信,是馬克思主義寶庫的珍品。

長期的分離雖然給他們的思想交流造成很多困難,但決不能阻擋他們共同從事緊張的精神勞動。這個時期他們的許多論著,有的是共同擬訂提綱,研究內容,一起完成的。例如《流亡中的大人物》是他們兩人於1852年5-6月間在曼徹斯特共同撰寫的。有的是內容確定以後,由兩人分別完成的。例如《揭露科倫共產黨人案件》由馬克思執筆,《波河與萊茵河》則由恩格斯撰寫。有的是兩人共同寫作的。他們還互相為自己朋友的論著提供資料,撰寫部分內容。馬克思撰寫論戰性著作《福格特先生》時,恩格斯積極提供有關共產主義者同盟的曆史資料,並為該書添寫一些關於軍事戰略問題的評論。

為了保證馬克思集中精力從事經濟理論研究工作,恩格斯主動承擔撰寫報刊論文的任務。1851年8月,馬克思接受英國資產階級進步報紙《紐約每日論壇報》的邀請,擔任該報駐英國通訊員。這個工作對馬克思是十分必要的。一方麵,他可以通過這份在美國銷路很廣、影響很大的民主報紙,發表自己對於各種重大政治、經濟事件的評論,衝破歐洲資產階級的思想封鎖;另一方麵,也可以取得一定的收入,解決“謀生的迫切需要”。[4]恩格斯讚同這個計劃。但當時馬克思正在緊張地從事經濟學研究工作,隻好請恩格斯代為撰文。8月8日,他寫信對恩格斯說:“如果你能用英文寫一篇關於德國局勢的文章,在星期五早晨(8月15日)以前寄給我,即將是一個良好的開端。”[5]恩格斯這時也十分忙碌。但為了幫助馬克思,還是把任務答應下來,並且很快寄出連載論文《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的第一篇。這組由馬克思署名共包括19篇的論文,全部出自恩格斯的手筆。當時無論編者和讀者都以為作者就是馬克思。直到馬克思、恩格斯的通信發表後,文章的真正作者才為世人所知。除了這組著名論文外,馬克思在這家報紙上發表的論文中,大約有一百多篇是由恩格斯撰寫的。

50年代初期,馬克思還未掌握英語;他自己為《紐約每日論壇報》撰寫的文章,需要請恩格斯翻譯。許多個夜晚,恩格斯都花費在翻譯工作上。1852年10月4日,他寫信對馬克思說:“要替你翻譯全篇文章,我的身體不行。我是今天早晨收到文章的。整天在辦事處,腦袋都忙昏了。今天晚上七八點喝完茶才把這篇東西讀了一遍。然後動手翻譯。現在是十一點半,我譯到文章自然分段的地方,並把譯好的這一部分寄給你,十二點文章必須送到郵局。因此,你將收到我盡自己力量所能做到的一切。”[6]兩個星期後,他又寫信告訴馬克思:“寄上一篇為德納寫的文章,這篇東西不能在別的地方斷開。如果今天晚上我能整個譯完,我將稍遲一點把其餘部分付郵。現在把這一篇寄出,是為了使你至少及時收到一點東西。”[7]後來馬克思練習用英文寫作,恩格斯又細心地加以指導,幫助修改潤色,為此付出了大量的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