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共同從事一個合夥的事業(3)(1 / 3)

製定唯物主義辯證法,是馬克思的偉大科學功績。馬克思從事政治經濟學研究時,碰到了這樣兩種研究方法,即黑格爾唯心主義辯證法和形而上學唯物主義方法。在人類認識史上,黑格爾是第一個想證明曆史中有一種發展、有一種內在聯係的人;黑格爾辯證法畢竟是“一切現有邏輯材料中至少可以加以利用的唯一材料”。雖然黑格爾辯證法的形式是抽象和唯心的,但它卻有巨大的曆史感作基礎,這是其他唯心主義哲學所不具備的。隻要對黑格爾辯證法進行批判的改造,揚棄其錯誤的因素,吸取其合理的內核,就能夠為唯物主義辯證法提供“直接的理論前提”。馬克思是唯一能夠擔當起這樣一件工作的人。他綜合了人類認識史的積極的成果,剝去了黑格爾辯證法的唯心主義外殼,批判地吸取其中合理的因素,並把這一合理的思想應用到對客觀事物的研究上,創立了唯物主義辯證法,“在人類認識史上起了一個空前的大革命”。

《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馬克思運用唯物主義辯證法研究客觀事物的一個光輝範例。從分析商品出發研究政治經濟學,是邏輯的研究方法的具體運用。商品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細胞。馬克思從分析商品開始,創立了科學的勞動價值理論,為剩餘價值理論奠定了牢固的基礎。這是研究資本主義這個最複雜的社會形態的最複雜的經濟關係的唯一正確途徑。邏輯的研究方法最適用於政治經濟學的研究。同曆史的研究方法比較起來,它可以擺脫許多無關緊要的材料,繞過一些偶然起作用的幹擾因素,撇開具體的曆史形式,使思想發展過程更加連貫。但是,邏輯方法與曆史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曆史從哪裏開始,思想進程也應當從哪裏開始,而思想進程的進一步發展不過是曆史過程在抽象的、理論上前後一貫的形式上的反映;這種反映是經過修正的,然而是按照現實的曆史過程本身的規律修正的,這時,每一個要素可以在它完全成熟而具有典範形式的發展點上加以考察。

恩格斯原來打算在另一篇論文中說明《政治經濟學批判》的經濟學內容,由於《人民報》停刊,這個計劃沒有實現。但從已經發表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已經基本上完成了介紹《政治經濟學批判》,特別是介紹這部著作的“方法問題和內容上新的東西”這個重大的任務。

四、為《資本論》日夜操心

1867年9月14日,馬克思的偉大著作、工人階級的理論聖經《資本論》第1卷在德國出版。這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上劃時代的重大事件。在《資本論》的創作和出版過程中,恩格斯日夜操心,傾注了大量心血。

馬克思在1845年曾經打算把自己的經濟研究成果以《政治和政治經濟學批判》為名出版,後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實現;1859年出版的《政治經濟學批判》,是這部著作第一分冊《資本一般》的前兩章;在繼續寫作《資本一般》的過程中,他改變原來計劃,決定把這部巨著以《資本論》為名公之於世。1860年2月3日,他在給恩格斯的信中,第一次使用《資本論》這個新的名稱。1862年12月28日,在給庫格曼的信中,進一步說明該書“將以《資本論》為標題單獨出版,而《政治經濟學批判》這個名稱隻作為副標題”。[34]整個著作分為以下四個部分:第一,資本的生產過程;第二,資本的流通過程;第三,總過程的各種形式;第四,剩餘價值理論史。後來《資本論》就是按照這四個部分劃分四卷出版的。

《資本論》是一個完整的藝術品。馬克思是在精心撰寫三份完整的手稿,透徹解決了所有重要的問題,充分研究了全書的結構和表述複雜理論的科學形式以後,才考慮整理出版第1卷的。從1866年1月1日起,他開始整理第1卷付印稿。工作進展十分迅速。同年11月中,寄出手稿第一部分。1867年4月10日,他親自帶著手稿從倫敦來到德國漢堡,把稿子交給出版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