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3章 捍衛第一國際和巴黎公社的革命家(8)(1 / 3)

鑒於巴枯寧主義者發動一場反對權威的真正的十字軍征討,恩格斯認為有必要對權威問題進行深入的研究。為此,他於1873年12月在意大利《1874年共和國年鑒》發表《論權威》一文,從理論上透徹地批判了巴枯寧主義的反權威謬論。

恩格斯指出,無政府主義者宣布權威原則是絕對壞的東西,而把自治原則說成是絕對好的東西。這種觀點十分荒謬,在社會生活中,在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這些構成現代資產階級基礎的經濟關係中,人們的分散活動正在愈來愈為聯合活動所代替。沒有權威,怎麼能夠組織這些聯合活動呢?

在未來社會——消滅了資本家,工人階級集體占有生產資料的社會裏,難道就不需要權威原則了嗎?絕對不是。恩格斯指出,龐大的工廠、複雜的機器、相互依賴的生產和流通過程,沒有權威是不行的。如果沒有權威,大工廠怎麼進行生產?第一趟開出的列車會發生什麼事情?輪船怎樣能夠在汪洋大海中航行?如果不是從幻想,而是從現實出發,我們就會看到:“一方麵是一定的權威,不管它是怎樣造成的;另一方麵是一定的服從。這兩者,不管社會組織怎樣,在產品的生產和流通賴以進行的物質條件下,都是我們所必需的。”[78]不僅如此,隨著工農業的發展,分工的擴大,生產和流通的物質條件日益複雜化,權威的範圍也必然日益擴大,想消滅大工業中的權威,就等於想消滅工業本身。想消滅權威,就等於想消滅生產和流通的物質條件和一切的社會生活。由此可見,經濟生活中需要權威,是由社會分工和生產社會化所決定的。在不同的社會,這種權威不會消滅,隻是改變自己的形式。

反權威主義者要求把廢除權威作為社會革命的第一個行動。這也是絕對不能同意的。社會主義者認為,經過推翻資本主義的社會革命,政治國家和政治權威將要消失,社會職能將失去政治性質,而變為維護社會利益的簡單的管理職能。但是,首先,這必須在推翻剝削階級的政治統治和社會關係之後,而不能在那些產生政治權威和政治國家的社會關係廢除以前;其次,政治權威是一個逐漸消失的過程,而不是通過一個行動、一紙命令所能廢除的;最後,在這個過程沒有完成以前,革命的權威不僅不能取消,而且需要加強。因為沒有革命的權威就不能消滅反革命的權威,不能鎮壓剝削階級的反抗。恩格斯問道:反權威主義先生們,你們見過革命沒有?“革命無疑是天下最權威的東西。革命就是一部分人用槍杆、刺刀、大炮,即用非常權威的手段強迫另一部分人接受自己的意誌。獲得勝利的政黨如果不願意失去自己努力爭得的成果,就必須憑借它的武器對反動派造成的恐懼,來維持自己的統治。要是巴黎公社不依靠對付資產階級的武裝人民這個權威,它能支持一天以上嗎?反過來說,難道我們沒有理由責備公社把這個權威用得太少了嗎?”[79]

恩格斯最後指出,所謂反權威主義,在理論上是荒謬的,在政治上是反動的。如果反權威主義者自己不知所雲,那他們就是在散布糊塗觀點;如果他們知道反權威意味著什麼,那他們就是在背叛無產階級運動。二者必居其一。而且,在這兩種情況下,他們都是為反動派效勞。

馬克思、恩格斯對巴枯寧無政府主義的批判和鬥爭,沉重地打擊了巴枯寧及其同夥,提高了無產階級的覺悟,激發了無產階級進行政治鬥爭的積極性。根據海牙代表大會《關於章程的決議》,各國工人階級開展了建立獨立的工人政黨的活動,標誌著國際工人運動走上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注釋

[1]恩格斯:《〈共產黨宣言〉1890年德文版序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64頁。

[2]馬克思:《國際工人協會成立宣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6卷第9-10頁。

[3]恩格斯:《致阿·佐爾格》(1874年9月[12-1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第643頁。

[4]恩格斯:《馬克思,亨利希·卡爾》。《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第398頁。

[5]馬克思:《致弗·恩格斯》(1864年11月4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2-15頁。

[6]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64年11月7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19頁。

[7]恩格斯:《致約·魏德邁》(1865年3月1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367頁。

[8]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66年4月10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1卷第207頁。

[9]恩格斯:《致卡·馬克思》(1868年12月18日)。《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第220頁。